嶺南春早,戰鼓催進。1月28日,春節后首個工作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廣州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
“廣東經濟的‘危’源自高質量發展不足,‘機’要靠高質量發展才能緊緊抓住。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廣東的根本出路。”在歷時三個多小時的大會上,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強調,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接續奮斗,擂起新時代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金鼓,奏響廣東奮進新征程走在前列、當好示范的強音,以新擔當新作為奮力實現廣東現代化建設新的跨越。
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過去幾年,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率先開展質量比對提升行動,率先設立省級政府質量獎……在省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中,廣東連續7年獲評最高等級A級。廣州、深圳質量工作先后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循道而行,方能致遠。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廣東依靠創新驅動,著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譜寫“粵”來“粵”好的質量華章。
質量強省——制造業當家的“奠基石”
驅車沿著珠三角環線高速疾馳,沿路工廠車間機器轟鳴,大街小巷人來人往,公路鐵路流通順暢……南粵大地正升騰著澎湃活力。
制造業是廣東省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毫無疑問,廣東制造的先進性取決于其質量先進性,來源于其制度先進性。
協調機制——高位推動質量工作。一個省長、4個副省長、34個廳局一把手,這是廣東省質量強省工作領導小組的成員組成。從1997年建立質量振興聯席會議制度到如今的“齊抓共管”,廣東將質量工作作為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的“一把手”工程,21個地市先后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或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工作。
考核機制——落實各級政府責任。2013年,國務院印發《質量工作考核辦法》,廣東立即跟進,當年就開展了省對地級以上市政府質量工作考核。考核結果經省政府審定后向社會公布,同時通報廣東省紀委監委和廣東省委組織部,作為對各地級以上市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的依據之一。目前,全省21個地市均建立了市對縣級政府的質量工作考核機制。
保障機制——持續加大財政投入。自2013年起,廣東連續3年每年投入1億元支持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2020年9月,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決定,省財政出資5億元率先設立省質量提升發展基金,為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質量工作發揮了重要導向作用。
圍繞“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質量強省工作助力做優做強制造業這份厚實家當。近年來,廣東制造業各項質量指標均位于全國前列。目前,廣東制造業總產值已突破16萬億元大關,連續34年位居全國首位;擁有70余萬戶制造業企業法人和一大批優質企業、8個萬億元級戰略性產業集群,培育了華為、廣汽、美的、比亞迪、廣藥、格力等17家世界500強企業;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居全國首位。
質量提升——高成本對沖的“增長極”
近幾年,制造業成本大幅上升。廣東扎實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用質量優勢對沖成本上升劣勢”。
創新開展產品質量“問診治病”。廣東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組建了8家省級“產品醫院”,建立由600多名產品質量技術專家組成的產品“問診治病”專家庫,建立質量問題“診治”幫扶機制,助推中小微企業解決質量技術短板。全省累計比對產品860批次,開展共性問題質量攻關282項,制修訂各類標準156項。
產品質量技術專家為廣東省消毒柜生產企業產品質量安全 “問診治病”
大力推動生產企業“強身健體”。選擇一批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瞄準國際一流目標,引入產品“同壽命”設計理念,組織專家對企業產品、標準、流程和質量管理體系等要素進行全面診治、優化,量身定制企業標準和最先進適用的質量管理方法,產品質量高線不斷拉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更好地“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實施重點產品“雙比對雙提升”。對標對表優質產品查找質量差距,實現質量跨越式提升。全省累計對62類重點產品(行業)開展質量比對研究,推動制修訂標準49項,協助企業申請專利25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立項12個,實施關鍵共性問題攻關286項。
樹立質量標桿垂范引領。2022年,美的集團憑借“五全五數”質量管理模式獲得中國質量獎,這是中國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美的集團通過示范帶動效應,將這套質量管理模式延伸至200多家控股子公司、上下游40多個細分行業、1000多家企業和5000多家供應商,統一了質量管理標準。在廣東,像美的集團一樣的質量標桿越來越多。2022年,省政府出臺《廣東省政府質量獎管理辦法》,推動在更多領域樹立質量標桿。截至目前,已完成七屆評選。
廣東全面強化技術研發、專利布局和標準研制協同推進,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進程,質量創新已成為優秀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截至2022年底,廣東省累計專利授權量、發明專利有效量、有效注冊商標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指標均居全國首位。
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航向燈”
佛山禪城南莊被稱為“中國建陶第一鎮”,粗放型的發展模式曾使這里常年見不到藍天白云。為破解困局,佛山陶瓷行業34家企業成立了眾陶聯,牽頭或參與制定了6項國家標準、16項團體標準,研制企業標準183項,100%覆蓋供應鏈服務平臺。標準鏈推動轉型升級。如今,全球每10塊瓷磚中就有6塊產自中國,而佛山陶瓷出口占全國的61%。
轉型的故事,在廣東頻頻上演。存量提質與增量優質,二者缺一不可。
廣東是外貿大省,企業深度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受國外技術貿易壁壘影響較大。為此,廣東強化“三方面”工作。第一,強化政府對標準化工作的統籌推進。成立了以省長為組長的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并將“先進標準增長率”納入對各地市政府的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第二,強化先進標準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圍繞戰略性產業發展需要,制定、實施了電動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13個產業的標準體系規劃和路線圖。第三,強化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交流合作。國家標準委和廣東省政府簽署了《關于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著力研制三地互聯互通急需的“灣區標準”。制定首批70項“灣區標準”,推行“灣區認證”,成為大灣區質量體制融合創新的生動實踐。
在“廣東標準”的引領之下,越來越多的廣東企業正在將專利技術轉化為先進標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企業標準。廣東省相關部門也在助推企業全面推行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形成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領跑產品、領跑企業、領跑行業。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關系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廣東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推動著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廣東速度向廣東質量轉變、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廣東制造”風華正茂,“質量強省”韶光異彩。
(作者系中國質量報記者 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