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強國如何實現?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明確了質量強國建設的任務和目標,圍繞11個方面共提出32條要求和措施,其中包括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加快產品質量提檔升級、提升建設工程品質、增加優質服務供給、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構建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推進質量治理現代化。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在我國經濟全面回暖向上增長的重要時間節點上,《綱要》的出臺,將經濟及時引導到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來,這對推動我國質量強國建設,實現從大到強的轉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要逐步實現從大向強的轉變
《綱要》提出,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綱要》的核心內容和主要亮點,就是提出建設質量強國的目標任務,包括一些政策要點,整體上給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具有重要的引領意義。這也表明,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是要把市場和政府兩方面作用更好結合起來。一方面,依靠市場競爭來推動企業的優勝劣汰;另一方面,從政府角度,通過規劃制定、政策引導、標準體系完善等,讓高質量發展目標明確,更加規范有序。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綱要》對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重要的支撐,其意義非常明顯。近年來,我們黨和政府深刻認識到,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下簡稱“三大變革”),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特別是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亟須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綱要》是在“三大變革”的背景下提出來的,而在“三大變革”中把質量變革放在首位。
高質量發展,首先產品的質量要高、技術過硬、品牌響亮、標準體系完善、服務能力要強。此次《綱要》從經濟發展的效益、產品質量的競爭力、品牌附加值提升、基礎設施的質量保障、治理體系現代化等方面建設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歐陽日輝認為,我們國家是大國,但并非強國,在很多方面大而不強。當下,我國正處在從大向強轉變的重要時期,此時出臺《綱要》,給我國怎樣從大向強轉變指明了方向,也為后面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了重要支撐。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綱要》強調,推進基礎制造工藝與質量管理、數字智能、網絡技術深度融合,提高生產制造敏捷度和精益性。支持通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平臺軟件、應用軟件工程化開發,實現工業質量分析與控制軟件關鍵技術突破。
張立群認為,質量強國建設核心內容,首先是創新驅動發展,努力增強技術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政府在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方面要承擔起重大責任,通過新型舉國體制有效動員人才和各種資源加快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同時,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包括政策完善,來支持市場引導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活動更加有序、有效地開展,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對于支持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
“此外,高質量發展也取決于市場競爭的效率和效果。”張立群表示,要實現此目標,還要進一步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完善市場在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規范有序的市場競爭,來不斷提高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更重要的還是通過體制機制的完善,以及政府和市場關系進一步理順,推動整個社會生產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加快轉型。
歐陽日輝認為,當前,我國已進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無疑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中關鍵在于數據生產要素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傳統制造業的信息化支撐與改造。依托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打造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提升實體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重塑業態結構,培育新市場、新模式和產業新增長點的全方位變革。
數字經濟的高滲透性、高協同性特征能夠使要素匹配更加精準有效,從而優化了資源配置,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數字化轉型推動質量變革的關鍵就是通過實施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和區塊鏈等新的工業技術,來提高人員、項目、產品和整個組織的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