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質量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強必須質量強,民族興必須質量興;質量強方能國家強,質量興方能民族興。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的質量強國之路。這條路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的質量強國之路,是在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核心價值、經濟發展階段和國情基礎上,立足中國質量工作實際形成的一種質量發展模式。凝聚著中國人民長期以來探索質量發展的智慧和實踐,體現了中國在質量領域的獨特優勢和特點,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中國質量發展的正確道路。
這條中國特色之路,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的二十大報告通篇貫穿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調“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是“定海神針”,沒有黨的全面領導,質量強國難以實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對質量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在質量領域把黨的領導這個最本質特征體現好,把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優勢發揮好,全面增強黨對質量發展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活動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凝聚起建設質量強國的磅礴偉力。健全中央質量督察制度等質量發展政策,將質量強國建設列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中。
這條中國特色之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要突出質量工作的人民性,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面向市場需求和群眾關切不斷增加優質供給,滿足多樣化、多層級的消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利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質量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始終做到質量發展為了人民、質量發展依靠人民、質量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質量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更好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希望、新期盼提供質量支撐,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這條中國特色之路,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做好質量發展工作的重要指導。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質量強國為目標,使創新成為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成為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綠色成為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開放成為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成為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在質量發展中踐行新發展理念,以質量發展成效彰顯新發展理念,切實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
這條中國特色之路,必須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轉化為更加高效的質量治理效能。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質量工作格局之下,堅持用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更加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用好國家質量強國建設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和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匯集各方資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進質量提升、質量監管、質量創新、質量品牌、質量文化、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大合力。貫通國家、省、市、縣、區各層級,全國一盤棋,上下一股勁,強化基層治理、企業主責和行業自律,實現質量多元共治。
這條中國特色之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近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多次強調“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質量發展需要法規保障,質量安全需要依法監管,質量強國建設必須在法治軌道上推進。要把全面依法治國理念貫穿國家質量發展全領域,把全面依法治國方略運行在質量強國戰略之中,全面貫徹《產品質量法》《標準化法》《計量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法》等法律法規,全面推進質量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以法治建設推動質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條中國特色之路,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要強化戰略思維、系統觀念,把質量強國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大局中,加強對質量強國建設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把握好質量與經濟轉型升級、與實體經濟發展、與民生、與消費、與國家安全、與黨的執政地位鞏固等方面的內在規律。統籌國際與國內、活力與秩序、發展與安全、效率與公平,整體施策、多措并舉。既要著力提升微觀的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又要拓展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增強產業和區域質量競爭力。既要聚焦重點領域風險隱患,守住質量安全底線,又要注重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質效,提升質量發展高線。
這條中國特色之路,必須堅持質量第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質量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質量第一是中國特色質量強國之路的核心理念。《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作為首個由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質量綱領性文件,確立了新時期質量工作的全新方位,更加凸顯了質量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和作用。要以貫徹實施《綱要》為統攬,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始終保持對質量的高度敬畏和關注,切實把質量第一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全面實施質量強國、質量強省、質量強市、質量強企戰略,推進質量變革創新,讓追求卓越、重視質量、創造質量成為全民價值導向和社會風尚。
這條中國特色之路,必須堅持國際視野。質量無國界。走中國特色的質量強國之路,不是成為孤島,不是另辟蹊徑。不僅要自強和競爭,也要有合作和奉獻。既要獨立探索、總結中國質量的豐富實踐,創造有中國特色的質量管理模式和體系,培育中國走出去的質量大師和質量人才,傳播中國質量文化,講好中國質量故事,展現中國質量自信,為國際質量進步貢獻中國模式、中國智慧,提升中國在國際質量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又要開放借鑒、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深入分析世界各國推進質量治理的成敗得失與經驗教訓,跟蹤國際最新質量發展趨勢和技術,積極學習國際上先進成熟的質量理論、質量工具和質量手段。
新方位、新起點,更要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的質量強國之路。中國特色的質量強國之路,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人民為中心、新發展理念、制度優勢、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系統觀念、質量第一、國際視野,這八個方面的內容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共同構成中國特色質量強國之路的體系框架。同時,質量強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堅定信心、扛起責任、齊心協力,不斷探索創新,共同推動質量強國建設向著更高水平邁進,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質量力量。(許曉鳳)
作者單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