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徐建華)近日,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市場監管總局統計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3.65%,較上年提高0.36個百分點;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5.21,持續穩中向好。此外,我國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穩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7.8%,總體保持穩定;生活性服務、公共服務滿意度分別提高到81.30分和81.43分,首次進入“滿意”區間。這些數據說明《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設定的主要發展目標和各項指標進展情況良好,我國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升。
2023年,首個由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質量綱領性文件《綱要》正式實施。《綱要》設定了我國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全面提高,中國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滿意度明顯增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質量強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具體指標包括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6,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和食品抽檢合格率均達到98%以上,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4%等。
《綱要》實施以來,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全面貫徹落實《綱要》,推動《綱要》各項部署落實落地,重大工程扎實有力推進,重點行動取得積極成效,重要工作機制持續優化,質量政策制度不斷健全。
數據顯示,《綱要》以專欄形式部署的7個重大工程進展順利、亮點紛呈。比如,重點產品質量階梯攀登工程有效支撐高品質生活需要,消費品品種數量達到1.92億,主要消費品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保持在96%以上,消費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1.74%;品牌建設工程取得積極進展,培育和打造“吉致吉品”“好品山東”“湖南名品”“江蘇精品”等一批區域公共品牌,入選世界品牌500強中國品牌數量增至48個。
《綱要》明確的13個重點行動扎實開展、效果明顯。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各地區各部門圍繞重點產業,系統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助力行動,建成“一站式”服務平臺1450個,廣泛開展質量技術服務,累計為企業解決質量技術難題11.1萬個,節約成本超過100億元。
《綱要》提出的28項重要政策制度建設加快推進,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全國首席質量官達18萬人,6000余家企業獲得質量融資增信貸款超過70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國家層面配套出臺《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等44個政策文件,地方層面細化制定《天津市質量攻關管理辦法》等59項制度措施。
《綱要》部署了17項重要工作機制建設,總體進展良好。黨中央批準成立國家質量強國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增至33個部門。質量工作考核調整為中央質量督察考核并首次啟動實施。區域質量合作機制有力推進,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成渝等地強化質量基礎設施資源共享共建,推進跨區質量執法聯動協作。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宏觀效果看,我國質量強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從職責任務看,我國質量工作取得創新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在稀土功能材料、農機裝備等領域批準籌建10家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全面實施標準強基穩鏈領航,發布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國家標準超過1800項。全國“質量月”活動參與的經營主體40余萬家、參與人數近1億人次。全國共實施汽車召回214次、672.82萬輛,機動車排放召回10次、181.07萬輛;共實施消費品召回771次、1042.0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