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五屆中國質量獎評選表彰工作的通知》印發,第五屆中國質量獎評選表彰工作正式啟動。第五屆中國質量獎授予為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在推進質量變革創新、提升質量水平方面具有顯著示范帶動作用的組織和對中國質量發展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設立“中國質量獎”和“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其名額分別不超過10個和90個。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質量強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完善多元化、多層級的質量激勵機制,健全國家質量獎勵制度”。第五屆中國質量獎的評選是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推進實施《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的關鍵之年,進行的一次中國質量領域最高榮譽的評選,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的具體舉措,是健全國家質量獎勵制度的生動實踐,意義重大,需要各有關方面高度重視,高質量做好評選表彰工作,樹立新時代質量標桿,推廣科學的質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促進質量管理變革創新,激勵和引導全社會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加快建設質量強國。
建立國家質量獎勵制度是國際通行做法。目前,世界上已有9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04個質量獎項。在發達國家中,日本最早于1951年設立“戴明獎”獎項,鼓勵和傳播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美國于1987年由參眾兩院通過,里根總統簽署《馬爾科姆·波多里奇國家質量促進法》,設立“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明確要求通過有效的質量管理實踐,改進美國企業(組織)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歐洲質量管理基金會于1992年首次頒發“歐洲質量獎”,2019年,歐盟又新設立“產品安全獎”。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還設立了本國的質量獎。在金磚國家中,巴西、俄羅斯、印度等國均于上世紀90年代設立了國家質量獎。實施質量獎勵,推廣普及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和方法,激勵廣大組織和個人追求質量進步,是各國日益重視提升國家質量競爭力,爭取質量領先地位的具體體現,也成為各國促進質量變革創新,推動經濟振興的重要手段。
我國在經濟建設中十分重視質量的改進創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總結推廣了“鞍鋼憲法”“三老四嚴”等有效的質量管理方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又積極吸收國外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促進了企業質量管理和質量水平升級。但一味引進、應用國外的質量管理模式,難以完全有效解決我國發展中面臨的諸多質量問題。我們逐漸意識到挖掘和推廣適合國情的質量管理模式和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探索建立中國的質量獎勵制度。2012年,經中央批準,設立中國質量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旨在推廣科學的質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促進質量管理創新,傳播先進質量理念,激勵引導全社會不斷提升質量,建設質量強國。2019年8月,經中央批準,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同意中國質量獎的主辦單位調整為市場監管總局。
從2013年,首屆中國質量獎正式誕生,到今年第五屆中國質量獎開始評選,正好走過10個年頭,已成功舉辦了4屆,先后有32個組織和個人榮獲“中國質量獎”,近500個組織和個人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一方面,中國質量獎樹立了我國的質量標桿,并且為全球的質量管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中國質量獎強調“評管理”,海爾的“人單合一雙贏”、中國航天科技的“雙歸零”、廈航的“雙引擎四系統立體交互”等一大批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質量管理方法、模式脫穎而出,為世界的質量管理創新貢獻了中國力量。另一方面,完善了國家質量獎勵制度,弘揚了質量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突出強調,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要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中國質量獎的設立與實施,成為推動質量效益提升、助推質量發展的有效抓手和平臺,同時也真正建立起我國質量領域國家獎勵制度,成為我國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通過表彰先進、樹立標桿,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質量文化,提升了全民的質量意識。
一直以來,中國質量獎的評選都在與時俱進,第五屆中國質量獎的評選同樣如此,包括評選方向上積極引導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等優秀中小企業參評,申報推薦上給予地方推薦名額等,目的就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評選工作,不斷健全國家質量獎勵制度,加快建設質量強國。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第五屆中國質量獎評選的大幕已經拉開,希望全社會積極參與,共同角逐中國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為加快質量強國建設貢獻力量。(徐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