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質量強國建設,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設質量強國。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準確認識和把握質量強國,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
質量興則經濟興,質量強則國家強。加快質量強國建設,要以《綱要》為指導,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不斷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發揮好企業的主體作用。
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水平。重視質量領域管理和制度創新,制定實施以質取勝營銷戰略,創新質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完善全員、全要素、全過程、全數據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能力。推動質量管理數字化賦能,強化質量能力建設和管理體系標準貫徹實施,引導企業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升級、質量標桿經驗交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質量標準制定等,推進質量管理數字化、智能化。
加快質量技術創新應用。技術創新是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投入,開展基礎通用、關鍵技術、試驗方法、典型應用等國家和行業標準研制,協同開展產業鏈供應鏈質量共性技術攻關,推進質量設計、試驗檢測、可靠性工程等先進質量技術的應用。以數據要素賦能系統性、革命性、群體性的質量技術突破,實現需求精準感知、系統精益優化、過程精確控制和要素精細管理,形成質量技術創新應用合力。
積極爭創中外知名品牌。質量是品牌的根基,品牌是質量的凝結、是質量的象征。質量強國的一大標志,就是在世界質量舞臺上有更多的中國品牌。實施質量品牌戰略,提升企業品牌意識,以質量為核心增強品牌設計、市場推廣、品牌維護等能力,爭創國內外知名品牌,打造中國精品和“百年老店”。綠色轉型意味著品質的提升,要樹立質量發展綠色導向,健全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全面推行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建造,打造更高標準、更高性能的中外知名品牌。
構建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
質量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質量基礎設施是建設質量強國的重要支撐。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增強產業競爭力,實現產品質量提檔升級等關鍵工作,均需要全方位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的有力保障。
從硬件上,加強質量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從政府主導向政府市場協同發力轉變,加快建設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增加計量檢定校準、標準研制與實施、檢驗檢測認證等無形資產投資,打造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建設系統完備、結構優化、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從規模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優先轉變,構建標準數字化平臺,發展新型標準化服務工具和模式,加強檢驗檢測技術與裝備研發,加快認證認可技術研究由單一要素向系統性、集成化方向發展,加大質量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力度,提升質量基礎設施保障能力。
從軟件上,提高質量基礎設施管理水平。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分級分類管理,加強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優化政府頒布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二元結構,深化檢驗檢測機構市場化改革,強化檢測認證機構資質審批制度改革,開展質量基礎設施運行監測綜合評價,建立高效權威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管理體制。加強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監管,落實主體責任,規范從業行為,提高質量技術服務機構管理水平。
從應用上,提升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效能。大力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全面開展計量、標準化、合格評定等技術服務,推動數據、儀器、設備等資源開放共享。合理布局國家、區域、產業質量技術服務機構,構建協同服務網絡,為產業集群、產業鏈質量升級提供“一站式”服務。建設技術性貿易措施公共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標準化+”行動,加強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國內國際銜接,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推進質量治理現代化
質量工作涉及各領域,推進質量治理現代化要營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筑牢質量治理現代化基礎。
健全質量政策制度。建立質量分級標準規則,完善質量保險制度。加強采購需求質量管理,健全需求引領、優質優價的政府采購制度和招投標質量導向制度。構建覆蓋質量、標準、品牌、專利等要素的融資增信體系,建立質量政策評估制度,強化結果反饋和跟蹤改進。完善質量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職業培訓制度和職稱制度,建立健全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分析評估制度。
加強質量法治建設。加強質量領域立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質量法治體系。推進綜合執法部門聯動,形成統一指揮、橫向協作、縱向協同的監管執法機制,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知識產權、工程質量違法違規等行為。健全產品和服務質量擔保與爭議處理機制,推行第三方質量爭議仲裁。
優化質量監管效能。落實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國家強制性認證、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改革措施,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完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加強網絡平臺銷售商品質量監管,實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完善重點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推動質量社會共治。健全以法治為基礎、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參與的多元治理機制,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學會及消費者組織等的橋梁紐帶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質量共治,主動參與質量促進、社會監督等活動,全方位強化質量治理。發揮新聞媒體宣傳引導作用,傳播先進質量理念和有益經驗,曝光制售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
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
加快建設質量強國,推動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質量效益型產業規模顯著擴大,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高。
鞏固優勢產業質量效益型領先地位。我國軌道交通、電力裝備、航天等產業具備國際領先的技術研發能力、產品制造能力和應用開發能力。鞏固這些優勢產業全球價值鏈高端地位,關鍵在于實施質量可靠性提升計劃,開展標準制定、品牌建設、質量管理等技術服務,實現質量效益型發展。加強質量領域基礎性、原創性研究,強化復雜系統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一體化設計,構建產業鏈協同發展機制,加快技術迭代和質量升級,通過質量升級和效益提升全面提高這些產業競爭能力。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滲透性、復雜多樣性、技術密集性等特征,其競爭力的形成關鍵是質量和效益。適應全球產業分工模式、產業鏈布局、產業創新模式、產業組織范式、產業驅動力、產業核心要素等維度發生的深刻變革,聚焦主體融合、要素融合、產業鏈互動和產業生態繁榮等,強化全產業鏈技術、質量、管理協同創新,以先進技術標準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發展,形成質量品牌競爭新優勢。
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快大數據、網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以質量創新促進服務場景再造、業務再造、管理再造,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品牌運作能力,加快構建國際營銷網絡,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深化數字產業集群質量管理機制創新,推動質量管理活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增強全生命周期、全價值鏈、全產業鏈質量管理能力,增強數字產業和企業競爭力。
總之,質量強國建設,要抓住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構建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推進質量治理現代化等重要環節,落實到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上來。
作者:陳慶修 全國機關事務管理研究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