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業信用修復制度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一環。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按照國家“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部署,結合行風建設有關要求,呼應企業需求,聚焦數智賦能、重塑機制、重組流程、重造程序,會同相關部門共同推進“前端精準觸達、中端兩網聯辦、末端結果互認”的全流程企業信用修復改革,建立企業信用修復“一口受理、一次辦成”機制,實現了信用修復從“能辦”到“好辦”“快辦”轉變。截至6月30日,廣東省市場監管系統累計為341.21萬戶經營主體修復經營異常名錄信息,為9.75萬戶經營主體修復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信息。今年上半年,完成信用修復經營主體29.77萬戶,同比增長25.66%。
事前告知﹢預警,提高經營主體知曉度。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通過主流媒體、宣傳海報、電子屏幕、短信電話、上門宣傳等渠道和方式,對年報即將逾期、通過登記住所無法聯系的經營主體及時進行提醒;針對抽查檢查發現的問題,開展政策和法律輔導,引導企業規避法律及政策風險,從源頭上減少經營主體失信行為的發生。
事中宣傳﹢引導,提高經營主體參與度。該局利用門戶網站、新媒體平臺等媒介,結合企業年報、“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等工作,深入企業、社區進行信用修復宣講,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宣傳引導和政策解讀,提高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對信用監管及信用修復制度的參與度,使其認識到失信的后果,了解信用修復的途徑和權利救濟的手段。
事后聯懲﹢修復,提高經營主體滿意度。該局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東),做好司法執行信息的歸集公示和對法院失信被執行人的信用聯合懲戒。一方面是在公示系統中增加“司法協助信息”欄目,及時歸集司法部門推送的法院被執行人信息,并歸于經營主體名下。另一方面是升級改造廣東省市場準入信息系統,根據法院通報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通過信息系統實現對這些被執行人的自動攔截,對其實施限制或禁入(不得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2023年至今,廣東省限制失信被執行人申請辦理登記注冊業務逾5.14萬人次。該局聯合發展改革部門建立職責分工明確、辦理流程清晰的信用修復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實現失信主體信用修復“一家受理,兩邊協同”。一是一網通辦,簡化信用修復流程。升級改造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東),規范信用修復程序。企業辦理信用修復只需在線提交一份申請材料(線上“零見面”、數據“多跑路”、企業“零跑腿”),修復流程在部門間無縫對接,壓縮辦理時長60%以上。二是部門協同,優化信用修復渠道。堅持修復受理“一套表單”、修復辦理“一次辦成”,完善信用修復“四項機制”(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息修復機制、信用修復數據共享機制、信用修復結果互認同步機制、行政處罰決定書與信用修復告知書“兩書同達”機制),助力企業信用重塑。截至6月底,通過“兩網”(“信用中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互認修復失信記錄61.39萬余條。三是簡化條件,提升信用修復時效。實行承諾修復(企業提交《守信承諾書》),提高修復效率。嚴格按《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辦法》規定時間完成修復,材料齊全的,當場完成信用修復;材料欠缺的,一次告知補齊。
本報記者 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