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灣區認證”首批項目公布儀式在深圳舉行,粵港澳三方共同公布了15項“灣區認證”項目,“灣區認證”公共服務平臺上線運行,“灣區認證”標志正式啟用。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國家認監委主任蒲淳出席活動。
“灣區認證”是在市場監管總局和粵港澳有關部門指導下,三地認證機構等經營主體,基于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執行標準,以粵港澳大灣區認證聯盟形式開展的高端品質自愿性認證。經過深度調研、科學論證,三地認證機構等經營主體在工業消費品、農食產品和服務業等領域,共同開發了“灣區認證”首批15個項目。
一是突出粵港澳共商、共建、共享。粵港澳三地認證機構等經營主體共同組建粵港澳大灣區認證聯盟,成立廣東粵港澳大灣區認證促進中心,共同組織開展認證項目研發并推動實施。“灣區認證”所有項目依據標準的相關技術指標滿足三地市場準入要求,能夠實現“一次認證,三地通行”。
二是突出體現民生導向。“灣區認證”秉承“綠色灣區、智慧灣區、健康灣區、源產灣區、品尚灣區”五大理念,首批項目覆蓋衣、食、住、用等日常需要,滿足老人、兒童等不同群體的特殊需求,致力支持地道特色傳承及科技創新,積極倡導綠色、低碳、健康的消費觀念,助力大灣區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三是突出高端品質引領。“灣區認證”積極回應市場消費關切,用嚴謹科學的認證手段保障社會公眾對高品質的追求得到有效滿足。比如,“草莓”項目的認證規則要求種植過程中不噴施“膨大劑”,不添加甜味劑。“低藍光”認證項目要求光生物安全風險等級評價至少比IEC國際標準要求高20%。通過對風險和隱憂做“減法”,為安全和品質做“加法”,將“灣區認證”打造成為消費者“優選”“盲選”的可信賴質量標志。
四是突出質量認證公信力。“灣區認證”創新制度建設,引入質量信息公示、承諾賠付和銷售商首負責任三項制度。通過實行質量信息公示制度,將質量安全信息和高端品質符合性信息,通過二維碼向公眾公示,讓“質量看得見”,解決市場交易質量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實行承諾賠付制度,獲證產品達不到“灣區認證”承諾品質要求的,將給予消費者高于法定標準的賠付,壓實各環節主體責任。通過實行銷售商首負責任制度,由銷售商先行賠付消費者,再向認證過錯方進行追償,便利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切實提高“灣區認證”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下一步,粵港澳三地將強化“灣區認證”政策支持,拓展“灣區認證”采信推廣場景,以高品質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為增進灣區民生福祉和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附件
“灣區認證”首批項目清單
灣區認證標志:
灣區認證公共服務平臺:https://gbacc.cv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