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業農村廳:
陳國華委員提出的《關于健全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提案》(第20190419號)收悉。經認真研究,我單位會辦意見如下: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百姓的餐桌安全,保障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保障百姓飲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食用農產品及農資產品監管工作,強化日常監管,嚴厲打擊食用農產品及農資產品違法經營行為,切實保障食用農產品消費安全。
一、主要措施
(一)完善工作制度,健全食用農產品市場監管機制
機構改革前,食用農產品進入市場前的質量安全監管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監管,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了《關于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實施意見》和《集中交易市場食用農產品相關管理制度》,指導市場開辦者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基層日常監管工作,制定了對食用農產品批發(零售)市場開辦者、銷售者和貯存服務提供者的《日常監督檢查要點表》,明確檢查重點項目,規范食用農產品日常監督檢查工作。同時,還制定了規范性文件《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質量安全管理辦法》,對批發市場落實市場準入、統一銷售憑證、快檢或送檢等制度以及基層開展監督檢查等提出了具體要求,進一步加強對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監管,保障食用農產品銷售源頭質量安全。
(二)推進產銷對接,探索建設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
我局積極推進食用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建設食用農產品追溯系統,運用電子信息技術落實食用農產品索證索票制度,確保食用農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進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在廣州黃沙水產品批發市場、深圳海吉星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市場試點應用的食用農產品追溯系統,較有效地破解了數據采集難、憑證收集難、產品溯源難、日常監管難、消費查詢難等問題,能迅速鎖定問題產品,實現精準溯源和責任界定,取得良好成效,市場銷售食用農產品合格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開展千家農貿市場快檢工作,及時發現攔截問題食用農產品入市
從2016年起,我省已連續四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檢工作,今年全省共有2095家農貿市場參與食用農產品快檢,快檢范圍不斷擴大。為提高快檢的問題發現率,在工作開展中要求各地要綜合運用酶抑制率法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以重點品種和重點項目為主開展快檢工作。同時,我局對各地實施全年每月通報快檢工作情況,進一步監督各地扎實開展快檢工作。2018年,全省共有2095家農貿市場組織開展食用農產品快檢,全年快檢食用農產品917萬批次,同比增長62.0%,篩查發現不合格食用農產品3.6萬批次,同比增長111.8%。監管部門會同市場開辦方監督銷售者停售和銷毀不合格食用農產品,并及時在市場公示快檢信息,有效防控風險,引導群眾消費,有力保障了市場銷售環節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
(四)加強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保障百姓消費安全
加強食用農產品從源頭到餐桌的全程監測,通過組織開展監督抽檢、評價性抽檢、輿情監測等,以及積極配合農業農村部開展的每年例行監測,著力構建多元立體、嚴密高效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實現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測。2018年全年全省流通環節食用農產品抽檢完成107749批次,達到食用農產品檢驗量每年每千人0.98批次水平。
(五)積極開展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產品違法行為
近幾年來,根據統一部署,在全省范圍內持續深入開展農資打假“質檢利劍”行動,深入推進農資打假下鄉活動,持續對生產企業集中、質量問題多發的重點區域進行整治,以化肥、農機及其配件為重點,加大農資執法打假力度,重點查處產品有效含量不足、虛假標識、無證生產和摻雜摻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假冒偽造廠名廠址、計量作弊等違法行為。近三年來,共出動執法人員24953人次,執法抽樣1106 批次,查辦農資產品案件112宗,涉案貨值72.5193 萬元,減少農業生產損失180.1618萬元。通過加強農資生產企業的執法檢查和流通領域計量監督,有效防止存在質量問題和計量問題的農資產品流向農資市場,確保春耕秋種安全。
(六)建立聯合打擊機制,不斷加大農資執法檢查力度
加強與農業、公安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建立信息互通機制。通過采取明查暗訪、建立“黑名單”檔案重點監督、媒體跟蹤宣傳報道、突擊查、聯合查、間斷查、回頭查等監管方式,開展聯合執法,在部門間形成農資執法打假的合力。加強監督抽查與執法檢查相結合的力度,聯合農業、檢測機構等部門,開展農資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通過抽樣檢測,加強農資產品質量日常監管,近三年來共結合執法開展執法抽樣1106批次,抽檢樣品不合格21批次。同時,與名優農資企業聯手,幫助質量不合格農資企業解決技術問題,提供指導,積極促進規范管理,提高產品質量保障能力。
(七)加大宣傳力度,使農資執法打假工作深入人心
通過結合“3·15”消費者權益日、“質量月”活動、全國計量日、法制宣傳日等活動,深入農村開展打假下鄉活動。通過深入農資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進行檢查宣傳,引導各農資生產經營企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守法經營。通過邀請各大媒體,深入城鄉結合部、村鎮,采用發放宣傳單、展出宣傳畫版等形式向群眾宣傳普及農資執法打假法律法規知識及相關常識,提高了農民群眾識別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能力及維權和自我保護意識。同時把農資執法打假工作拓展到田間地頭,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肯定。近三年來共開展農資打假下鄉進村2953個,農資打假下鄉入戶4616家,組織宣傳活動297次,接受群眾咨詢4981起,發放宣傳資料56046份。
(八)加強統籌協調、壓實工作評議考核任務
積極發揮省食安辦統籌協調作用,每年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納入全省食品安全重點工作任務,落實監管責任和任務。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內容納入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內容,通過資料查閱、現場考評等方式,綜合評議各地政府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同時,推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縣)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工作,不斷深化“餐桌污染”治理,發揮示范帶動效應。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監督抽檢
強化食用農產品質量監督抽檢,加強食用農產品抽檢靶向性,結合千家農貿市場快檢工作,科學設定食用農產品抽檢品種和檢驗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抽檢,提高食用農產品抽檢工作有效性。今年我省流通環節食用農產品質量監督抽檢安排廣州市、深圳市不少于1批次每千人,珠海市、佛山市、江門市、東莞市、中山市、惠州市、肇慶市不少于0.8批次每千人,其余12個地市不少于0.6批次每千人。各市、縣局結合當地抽檢任務承擔總局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任務共計84720批次。另省、市、縣(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有計劃地組織食用農產品專項抽檢、風險監測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對食用農產品的質量監管。
(二)集中開展農資專項執法
按照市場監管總局《假冒偽劣重點領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要求,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重點工作部署和省局工作要求,制定《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假冒偽劣重點領域治理工作實施方案(2019-2021)》,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春耕、秋種為重點時段,以質量問題突出的區域和城鄉結合部、質量水平不穩定的農資產品生產企業為重點領域,以化肥、農機及其配件等為重點產品,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加強標準、認證、計量、質量執法,重點查處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或明示標準的產品、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虛假標識及無證生產等質量違法行為。
(三)建立完善社會共治機制
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網絡新興傳媒的優勢,綜合運用各種宣傳方式和渠道,大力宣揚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和農資產品的合理使用,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自律約束作用,落實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經營者以及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個體經營商戶主體責任,鼓勵廣大企業、行業協會和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食用農產品和農資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形成打假共治的社會氛圍。市場監管執法部門將與公安、農業農村等部門積極協作,建立案件信息共享機制,加強聯合執法、跨區域執法協作,強化“兩法”銜接,提升執法打假有效性和震懾力。
聯系人及電話:徐小潔,38835669。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19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