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市監認監函〔2021〕643號
梁琦委員:
您提出的《提升檢驗檢測服務能力 促進我省高質量發展》(第20210710號)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您的提案內容涉及檢驗檢測能力提升、品牌建設、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及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對當前檢驗檢測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并從加強檢驗檢測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加快布局,推動計量、標準、檢測、認證等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覆蓋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體系、加強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與交流合作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建議。提案主旨明確,論據充足,建議可行,充分體現了您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責。
近年來,廣東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統籌推進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全省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廣東省注冊認證機構(含分支機構)有248家,其中,認證主機構113家(年度新增18家),機構數量僅次于北京,排名全國第二。年度新增認證證書30563張(占比19.71%),涉及組織數14040家(占比19.41%),排名全國第一;累計有效期內認證證書507352張(占全國比重18.84%),涉及組織數125808家(占全國比重15.7%),均居全國第一。
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廣東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正在著力構建更加規范、公平、透明、開放、有活力的檢驗檢測認證市場,大力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從追求數量規模向追求優質高效躍升。
一、加強檢驗檢測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一是建設規范統一的檢驗檢測能力參數庫,構建清晰業務領域邊界。為突破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審批標準化的難題,提高審批嚴謹性,我局在國內首創建設了標準化檢驗檢測能力參數庫,在全國率先實現資質認定審批標準化的突破。同時制定《能力參數庫維護工作指引》,明確參數入庫的條件以及參數收集、審核、審批等程序。目前,入庫在用的能力參數達到24.6萬多條,涉及專業19類。同時,組織近400名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組建19個專業委員會以及相關分會,對申請入庫的參數進行嚴謹的技術審查把關,確保每個入庫參數都是科學合理、成熟穩定的參數,并對能力參數的名稱和表述進行統一規范,確保相關參數在參數庫中具有唯一性,不受申請人、評審專家、審批人員的主觀判斷影響,從準入源頭上防控檢驗檢測監管工作風險,為開展全省獲證機構能力驗證、能力比對及證后監管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二是出臺《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監督檢查全過程工作指引》,明確監管程序與要求。明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在制定檢查計劃方面的統籌分工,以及檢查人員、執法工具、文書材料的準備要求和檢查通知的時間要求,逐項列明進入現場、檢查開始、現場檢查、檢查核實、檢查結果反饋、文書送達及簽收、機構整改監督等全過程的記錄形式及具體工作要求,規范了監督檢查過程中涉及的11種執法文書格式和檢查后處理措施,明確了行政檢查責任邊界,幫助檢查人員防范行政風險。
三是堅持權責一致原則,出臺認證監管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行政檢查《規范用語和音像記錄用語指引》。對啟動檢查程序、現場行政檢查、檢查結果告知環節的行政檢查用語及音像記錄進行規范。重點規范了告知檢查人員身份、來意、檢查內容、當事人權利、執法檢查場所或部位、法律后果、檢查結果等7方面應當告知的內容,明確了要求關鍵環節的規范用語,考慮了不同情形的應對預案,并明確了全過程音像記錄的具體要求,幫助基層監管人員更好地掌控現場檢查的主導權,妥善應對檢查過程中的各種狀況,樹立公正文明的執法形象。
四是理順行業主管部門與檢驗檢測認證監管部門協同監管關系,提升共治合力。在2019年度省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工作中,我們在加強協同監管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明確了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及機動車檢驗機構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提供虛假監測報告違法行為的處罰處理由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生態環境部門下達行政處罰后,對應予以撤銷資質認定證書的,統一由省生態環境廳函告省市場監管局依程序辦理證書撤銷。通過完善監管銜接工作機制,大大提升了監管工作效率和震懾力。
五是部署建設我省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智慧監管系統。為加強事中和事后監管,我局將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建設全省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智慧監管系統,以進一步強化對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分類監管工作,建立健全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誠信積分,不斷推動全省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提升公信力和貢獻率。該系統將按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機構基本信息、日常管理表現、行政監管情況、能力表現、公眾點評回饋等五部分進行信息搜集,采用量化分值考核和綜合因素判定相結合的方式實施評價,建立機構監管檔案和誠信積分檔案,并據此實施差異化的證后監管,提升監管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加快布局,推動計量、標準、檢測、認證等質量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強系統技術機構能力和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技術機構實驗室總面積116萬平方米,擁有儀器設備20多萬臺/套,設備原值83億元,其中原值5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3600多臺/套;超過27萬個項目取得CMA資質,近18萬個項目取得CNAS資質,5.5萬個項目檢驗檢測結果可與境外知名實驗室實現互認;集聚專業技術人才1.26萬人,其中高級職稱人才近2000人,碩士及以上學位人員近3000人。全省建成或在建83個國家質檢中心和228個省質檢站,國家質檢中心數量連續多年穩居各省(區、市)首位,綜合檢測能力居全國前列,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下一步,我局將聚焦省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進一步加強國家質檢中心、省級授權質檢機構等高水平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大力支持在重點產業集群建立國家級和省級計量專業機構,積極建設我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省政府每年投入財政資金2000萬用于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凡是獲批籌的每個國家級、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將分別予以資助1000萬、500萬的建設資金。截至目前,覆蓋全省18個地級市,囊括新能源、石油化工、軌道交通、材料研發、電子電路和海工裝備等各領域,我省獲批準籌建的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5家;已批準籌建的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21家,其中有10家已完成驗收。國家級和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總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不僅呈現出區域有相對完善的量傳溯源體系,而且也使社會計量產業需求得到滿足,將為產業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三是積極建立我省計量檢測機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和部門、企事業單位的最高計量標準,方便企業隨時溯源,提高工作效率。我局加快全省計量檢測機構計量標準的規劃、研制和管理。我省以“十三五”計量檢測機構具體建標規劃項目和市、縣計量檢測機構基本建標指導目錄為基礎,結合《實施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等新規定新要求,制定省、市、縣三級計量檢測機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指導目錄。同時加強計量基標準(計量測試)裝置研制,推動我省計量檢測機構加強計量基標準裝置(含標準物質)和計量測試裝置項目研制工作,填補計量檢測技術空白。從2015年起,省政府以每年2000萬的財政投入力度支持全省計量檢測機構計量基標準建設和升級改造。全省計量檢測機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數量每年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2018年全省計量檢測機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總數達5024項,2019年達5862項,2020年增至6461項,數量多年穩居全國第一,約占全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總數的十分之一。2020年,全省建立在部門、企事業單位的最高計量標準(除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外)達3585項,比2019年新增584項。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加大財政投入,加快推動我省計量檢測機構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及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最高計量標準的建設。一是實施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擴量提升優服”計劃。圍繞我省十大新興產業和十大支柱產業,主動謀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布局,推動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推動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提升能力,籌建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研究在行業企業建立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推動每個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都要配套建立產業聯盟或技術委員會,共同推動解決產業發展存在的測試問題,提升產業計量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二是強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和部門、企事業單位最高計量標準的建設。完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評價機制,結合省委“一核一帶一區”等戰略部署,加強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規劃建設和計量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加快依法履職、應急、新業態、產業高質量發展等領域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推動行業、企業最高計量標準建設,全面提高我省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能級和覆蓋率。
三、建立覆蓋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體系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標準化體制機制建設。組織修訂《廣東省標準化條例》,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實施。《條例》為標準作為重要技術手段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堅實的法制保障。發布《廣東省標準化戰略資金管理細則》,把對行業起關鍵作用、實施效果明顯的團體標準納入資質范圍,加大標準化戰略資金資助力度。截至目前,全省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2620項、國家標準7912項、行業標準5491項、地方標準1689項。在全國標準信息服務平臺新公開團體標準2599項,企業自我聲明公開標準178638項。
二是探索專利標準化機制,推動標準、科研和產業一體化發展。發布 SZDB/Z232-2017《研發與標準化同步示范企業評價指南》地方標準,積極探索科技成果快速產業化的途徑,推動標準、科研和產業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建立技術研發與標準創新同步機制的示范效應,引導、鼓勵企業將自主創新技術形成技術標準,推動一批行業骨干企業建立研發、標準、產業化三同步機制,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國際和國家標準。
下一步將繼續發揮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職責,配合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行業標準體系建設,增強標準供給能力。實施專利標準領航戰略性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重點圍繞廣東省“10+10”戰略性產業布局,以增材制造為突破口開展專利標準領航行動,爭取推動建立國家級專利標準領航戰略性產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探索以“技術研發—專利導航—專利標準化—質量技術基礎(NQI)服務—標準國際化”為通路的專利標準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出臺團體標準培優計劃,開展團體標準示范試點建設,建立團體標準轉化為地方標準工作機制,探索將具有先進性、創新性的團體標準納入CMA資質認定,加大對團體標準的激勵措施。
四、加強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與交流合作
一是實施“標準化+”行動,提升廣東標準高質量發展。圍繞“先進標準+”,發揮廣東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作用,為行業發展提供標準化技術支撐力量。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整合大灣區標準化優勢資源,鼓勵粵港澳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制定突出區域特點、體現質量水平、在區域內各城市間廣泛適用的團體標準。
二是積極推動我省3C認證產品指定認證機構(主機構)與港澳檢驗檢測機構開展合作。2019年2月25日國家認監委分別發布《認監委關于發布<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服務貿易協議中檢測認證相關修訂條款實施指南的公告》(公告〔2019〕3號)及《認監委關于發布<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服務貿易協議中檢測認證相關修訂條款實施指南的公告》(公告〔2019〕4號),規定自2019年3月1日起,在強制性產品認證(CCC)領域,允許經香港特區政府認可機構(香港認可處)及澳門特區政府認可的具備內地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相關產品檢測能力的香港、澳門檢測機構,與內地指定機構開展合作,承擔在內地加工或生產的CCC目錄內所有產品的檢測任務。
我省境內設立的3C認證產品指定認證機構(主機構)共5家,分別是廣州賽寶認證中心服務有限公司、廣東質檢中誠認證有限公司、威凱認證檢測有限公司、深圳維天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其中,廣州賽寶認證中心服務有限公司于2019年5月與香港標準及鑒定中心(STC)簽署3C產品檢測合作協議,目前已在信息技術設備領域開展CCC委托測試。廣東質檢中誠認證有限公司于2018年和香港標準及鑒定中心(STC)簽署3C產品檢測合作協議,檢測產品范圍為:電線電纜、低壓成套、低壓元器件、照明電器;威凱認證檢測有限公司(CVC威凱)于2019年8月與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有限公司(STC)簽署了合作協議,檢測產品范圍為家電、音視頻設備、信息技術設備、燈具產品、玩具,威凱深圳基地于2020年落地深圳,服務大灣區。
下一步,我局將在CPEA框架下加強與港澳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交流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檢測認證市場向優勢互補、協作融合的態勢進一步發展。如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支援大灣區企業使用香港的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政策,將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測檢認證協會等加強交流合作,通過舉辦“大灣區檢測認證市場機遇探索及政策分享研討會”,在廣州、深圳、中山、珠海、東莞、佛山等6個大灣區重要的產業基地舉行大灣區檢測認證行業交流研討會等系列活動,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檢測認證行業從業者的互動,溝通交流各產業基地對檢測認證服務的需求及相關政策法規,推動大灣區檢測認證行業進一步融合發展。
五、“十四五”期間將加大質量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檢驗檢測服務能力
“十四五”期間我局將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全面深入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構建現代先進測量體系、檢驗檢測技術服務體系和質量認證體系,深化質量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提升公共技術服務能力。一是提升服務質量。支持工業研發設計、計量測試、標準試驗驗證、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二是提升企業質量能力。設立“廣東省質量提升發展基金”,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質量提升。大力提升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產業發展和企業質量需求能力,建立檢驗檢測認證等專業機構、技術專家與企業互動機制,支持專業機構與企業共享實驗室和技術專家,為企業質量創新和質量改進提供“一站式”服務,實施企業質量技術精準幫扶。三是培育高質量品牌。推動建立以質量標準為基礎的品牌戰略,開展高端品質認證,以高品質賦能品牌創建,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規范市場化品牌評價機制,培育一批有實力的質量品牌服務機構。深化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市場化改革,推動資本、技術、服務等資源整合,培育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檢測認證集團。四是建設廣東先進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實施與保障。建立政府主導制定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有機結合、協同發展的新型標準體系,推動地方標準向以公益性標準為主的方向過渡,推動市場類標準符合市場競爭和技術創新的需要。貫徹實施《廣東省標準化條例》,建立健全全省標準化戰略工作機制,制定標準化戰略實施意見。優化標準化工作激勵機制,設立廣東省標準化突出貢獻獎、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突出貢獻獎。建立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標準分類監督機制,提升標準實施效果。加強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建設,新創建200個以上國家級和省級標準化示范區。五是加快構建先進測量體系。建立一批社會民生和高質量發展急需的高準確度、高穩定性計量標準,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能級和覆蓋率,到2025年,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超過7000項。完善5G通信、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超高清視頻顯示等重點領域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推動建立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到2025年,建成30個國家和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六是加強檢驗檢測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優化規劃布局,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等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規劃建設一批國家質檢中心、省質檢站等高水平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實施檢驗檢測平臺動態管理,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提高平臺運行質量。支持檢驗檢測平臺加強實驗室環境及硬件設施建設,提升檢測能力。加強質量共性技術研究,推動通用質量特性研究平臺建設,建立面向全產業鏈的新型服務綜合體,為產業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術支持,提高平臺公共服務水平。推動質量基礎設施協同創新,培育建設一批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臺,依托平臺積極參與國家質量基礎共性技術協同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到2025年,新增10個國家質檢中心、省級授權質檢機構等高水平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新增15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協同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省部級重點科研創新平臺;支持400個以上項目開展科研創新攻關。七是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改革,完善資質認定目錄清單,優化檢驗檢測能力參數庫。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和比對,組織技能比武、盲樣考核等評價考核活動。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和監管信息關聯歸集和分析應用,構建以信用管理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的檢驗檢測認證現代化監管體系。鼓勵省內檢測認證機構整合資源,圍繞綠色環保、功能性、智能化、衛生健康等質量特性開展高端品質認證,圍繞半導體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開發新型認證,推廣應用綠色產品認證,積極獲取境外資質認可或實驗室授權,加強與境外機構檢驗檢測業務合作。組織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依法嚴厲打擊虛假認證、超范圍檢測、出具虛假報告等違法違規行為。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1年5月31日
(聯系人及電話:戴靜,020-3883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