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高技術、高質量、高信譽、高社會責任感和高文化素質的代表。對于一家企業而言,品牌意味著市場份額甚至生存發展;對于國家和地區而言,品牌反映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近年來,品牌市場價值持續提升,品牌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縱觀全球產業經濟發展,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崛起的背后往往是一批品牌的強勢崛起,每個強盛發達的經濟體都擁有一批國際知名品牌。
我國也有重視質量和品牌的傳統,尤其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更是38次提及品牌。比如在主要目標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全面提高,中國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并且品牌建設取得更大進展。品牌培育、發展、壯大的促進機制和支持制度更加健全,品牌建設水平顯著提高,企業爭創品牌、大眾信賴品牌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品質卓越、特色鮮明的品牌領軍企業持續涌現,形成一大批質量過硬、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到2035年,質量強國建設基礎更加牢固,先進質量文化蔚然成風,質量和品牌綜合實力達到更高水平。
質量是品牌的基礎、品牌是質量的體現,質量和品牌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互為依托,交相輝映。《綱要》不僅將“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列為八大重點任務之一,還將“中國品牌建設工程”列為7個專項工程之一,充分體現了我國對品牌的高度重視。《綱要》的27項重點任務中,專門有一項就是“爭創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具體工作包括:完善品牌培育發展機制,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打造中國精品和“百年老店”。鼓勵企業實施質量品牌戰略,建立品牌培育管理體系,深化品牌設計、市場推廣、品牌維護等能力建設,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運營能力。開展品牌理論、價值評價研究,完善品牌價值評價標準,推動品牌價值評價和結果應用。統籌開展中華老字號和地方老字號認定,完善老字號名錄體系。持續辦好“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支持企業加強品牌保護和維權,依法嚴厲打擊品牌仿冒、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為優質品牌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無論是“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還是“中國品牌建設工程”,《綱要》都明確要求要辦好“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
自2017年起,國務院將每年的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并且開展了“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今年,我們即將迎來第7個“中國品牌日”,這也是《綱要》頒布實施后的首個“中國品牌日”,無論是對于《綱要》的貫徹落實,還是推動中國品牌的培育創建,無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我們要以“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的舉辦為契機,在全社會進一步宣貫《綱要》,推動《綱要》的貫徹落實;另一方面,我們需要以《綱要》的規劃部署和推動落實為“綱”,辦好“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綱舉目張,從而進一步加大中國品牌的培育創建力度,讓中國品牌助力質量強國建設。
讓中國品牌助力質量強國建設,首要的就是要全面推動《綱要》的落實和落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作為首個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質量綱領性文件,《綱要》對品牌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既有目標任務,又有路徑措施,還有專項工程,尤其是《綱要》明確要求的“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更應當成為貫徹落實《綱要》,推動中國品牌建設的重要抓手和具體舉措。只有通過全面推動《綱要》的各項部署安排落地落實,各項舉措措施抓嚴抓細,從而才能更好地推動形成一大批質量過硬、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
讓中國品牌助力質量強國建設,更需要不斷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爭創國內國際知名品牌,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我們時常會提及一組具有強烈反差的數據對比:目前,在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多種產量居世界第一;在全球知名的100個品牌中,中國只有極少數品牌上榜。盡管這其中有品牌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品牌的實力與中國的產品影響并不相稱、與中國制造的形象并不匹配,因此需要企業充當其主力軍的作用,爭創更多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實現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無論是中國品牌的打造,還是質量強國建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藍圖已經繪制,我們必須按照《綱要》的部署要求,一張藍圖干到底,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品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