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深度融合與競爭態勢的日趨激烈,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成為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金鑰匙”,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勇立潮頭,積極響應國家質量強國、質量強省的戰略部署,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擴大內需為目標,持續探索和創新以質量為核心、以標準為引領的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深圳模式”,通過實施一系列前瞻性規劃和措施,有效推動產業鏈質量聯動提升,為深圳乃至全國的產業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形成國家、省、市聯動質量強鏈“大棋局”
質量強鏈是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更是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的深刻踐行。在質量強鏈工作中,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通過健全政策體系,營造質量提升新環境;推進央地聯動,構建質量強鏈新格局;深化多維協同,打造建圈強鏈新模式;強化設施建設,夯實質量賦能新基礎等有力政策舉措和有效機制模式,讓政府和社會有感。
深圳成功創建全國首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措施,從立法、規劃、資金、人才等方面為產業質量強鏈提供全方位支持。市政府還設立了質量品牌專項資金,支持產業鏈質量提升和品牌升級,為質量強鏈的常態化開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其中,每年在質量品牌專項資金中安排600萬元,支持兩個產業鏈質量提升項目,為質量強鏈常態化開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積極參與全國十大標志性項目,協助總局開展產業調研、項目策劃、方案編制等工作,動員一流的企業、行業協會和技術機構參與項目的實施。同時以全國十大標志性項目為引領,牽頭實施一系列省級和市級質量強鏈項目,在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等重點產業形成了國家、省、市三級質量強鏈項目協同配套的央地聯動格局,不僅推動了地方產業的發展和城市建設,也為全國的質量提升工作樹立典范。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在質量強鏈中工作成效顯著,得到市領導高度認可。其中,圍繞深度參與的全國全省質量強鏈標志性項目,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進一步布局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新一代信息通訊、高端醫療器械等8條戰略性新興產業鏈,并實施了“一鏈一策”專項提升工程,開展重點質量攻關項目100余項,形成國家、省、市聯動的質量強鏈“大棋局”。深圳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高達96.07,位居全省第一;2023年工業增加值達到1.18萬億元,繼續領跑全國。
深化改革,加速新質生產力培育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革的背景下,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積極響應關于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改革,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號召,持續解放思想,創新舉措,以一流營商環境培育新質生產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蓬勃發展需求,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精心策劃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實施“企業遷入一窗通”的便捷化改革,為企業遷移登記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高效,減少了企業申請和往返次數,降低了市場準入的門檻,使服務更貼近企業心聲。《深圳市新興行業經營范圍目錄》的廣泛應用,為新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準入環境。此外,優化外商投資企業的登記注冊服務,實現外資企業設立全流程網上辦理和“一窗通辦”,極大地提升了外商投資的便利化水平。
接下來,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將持續深化改革,通過深化經營范圍主題式推送和套餐服務,提升辦事體驗;發AI智能導辦客服,實現免證明申報,提高辦事效率;持續深化變更一件事改革,提供便捷服務;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擴大“跨城通辦”“跨境通辦”范圍,加強深港政務服務“數據通、材料通”,探索與橫琴實現港澳通辦聯辦機制等創新舉措,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文:張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