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新型儲能的利用能提高風電和光伏1%的消納率,全國就會有上百億度的新能源電供給。”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鄭耀東的一句話,道出了新型儲能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推進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儲能技術將在能源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24年,“發展新型儲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堅持“制造業當家”的廣東省對新型儲能高度重視,提前發力,早在2023年就將新型儲能產業列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作用,積極探索質量強鏈路徑,以質為擎,激活產業鏈發展新動能。如今,廣東新型儲能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
新型儲能,產業政策東風起
何為新型儲能?新型儲能是除抽水蓄能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包括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等。它可以改變電力系統傳統的即發即用方式,被業界比作“超級充電寶”,在用電低谷時“充電”,用電高峰時“放電”,起到調節器和安全閥的作用。
廣州鵬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輝能源)作為一家扎根廣州20多年的本地企業,是中國鋰電領域的一位“老兵”。公司2011年進入儲能領域,是國內最早做儲能電池的企業之一。2022年,鵬輝能源營收突破百億元,并躋身全球儲能電池頭部供應商行列,位列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前五。
在鵬輝能源副總經理鄭卓看來,在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新賽道上,廣東有諸多優勢,首先來自政策支持。
2023年3月,《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新型儲能產業被列為戰略性支柱產業,顯示出廣東省搶占新型儲能產業制高點和產業發展前沿的雄心。作為綱領性文件,該意見對廣州、深圳、佛山、惠州、珠海等地產業功能明確布局,要求對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氫儲能等各種關鍵技術和設備展開攻關,還對技術研發、產業發展、應用場景、質量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共187項政策吹起廣東新型儲能產業的東風。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聞風而動,快速響應,于2024年1月印發《關于發揮市場監管職能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從9個方面提出20條務實舉措,推動構建技術、市場、政策驅動良好局面,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廣東省已經聚集鵬輝能源、南網能源、天賜材料等一批電化學儲能重點企業,覆蓋電池材料、儲能電池、儲能系統集成等環節。通過新型儲能產業鏈聚集以及協同發展,共同推動廣東儲能技術應用及項目落地,推動廣東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鄭卓說。
公司+聯盟,打造全產業生態鏈
氫儲能平臺、固態電池、超級電容器、超導磁儲能、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走進廣州市白云區的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儲能創新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各樣的新型儲能產品和設備。
這是新型儲能領域唯一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由廣東新型儲能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組建,也是我國第一家由產業應用側企業牽頭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而廣東新型儲能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則是由南方電網科技公司牽頭,聯合大唐集團、南網儲能、億緯鋰能等13家新型儲能產業鏈上下游龍頭企業,合資組建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廣東新型儲能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儲能創新中心運營主體,在新型儲能質量強鏈中扮演“鏈主”角色。公司副總經理李書杰表示:“儲能創新中心相當于一個包括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在內的聯盟,各方會聚于此,發揮自身優勢進行深度合作,實現更大價值和效果。”
在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的支持下,廣東新型儲能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發揮“鏈主”企業需求牽引作用,與上下游企業建立業務互聯、資源互享、質量互促的協作機制,建立全國首個“廣東省新型儲能質量技術創新聯合體”。
“鏈主”以創新聯合體為抓手,開展產業鏈質量管理水平聯動提升工作。包括加強產業鏈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升級,增強全產業鏈競爭力;推動先進質量理念、質量管理模式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引導鏈上企業實施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提升整個產業鏈質量創新和保障能力;開展鏈上中小微企業質量管理與技術改造診斷,引導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實施產業升級換代,補齊質量管理發展短板。
“利用國家級的平臺做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轉化,使儲能技術更好地支撐電力系統的運行,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都非常巨大。”這是鄭耀東對儲能創新中心的評價。
遍地開花,產業鏈點線面提升
2023年以來,廣東新型儲能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除了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落地建立“公司+聯盟”全產業生態鏈之外,清遠“超級充電寶”、梅州新型智慧獨立項目等眾多新型儲能項目已經開工,總投資35億元的中山年產3萬套電池儲能裝備建設項目已經備案……
在肇慶大旺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廣東瑞慶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瑞慶時代)的“零碳工廠”二期建設正如火如荼,預計于2024年底完工。“建成后,瑞慶時代將成為廣東全省首個涵蓋電芯到電箱、電柜和集裝箱全鏈條儲能產品的儲能基地。”瑞慶時代總經理丁愛軍說。他介紹,首期投資120億元的瑞慶時代在2022年5月正式投產后,產能不斷攀升,已成為肇慶新型儲能產業的龍頭企業。
前不久,廣東省工信廳發布2023年度特色產業園區名單,肇慶大旺產業轉移工業園憑借新型儲能特色產業榜上有名。肇慶市工信局局長邱健強表示,肇慶市新型儲能產業以鋰電池、電池材料、電池設備、電池回收為主,初步形成了較完善的上中下游產業鏈。目前已落地儲能產業鏈相關項目40個,計劃投資約342.5億元,全市已有新型儲能規上企業45家。
新型儲能產業鏈的強大效應已經顯現。在廣東省湛江市,從事羽絨產品生產及進出口貿易的廣東鴻圖實業有限公司今年6月采用了深圳市捷順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規劃建設的新型儲能系統,并利用儲能設備成功降低了用電成本。據測算,這套新型儲能設備將幫助企業每年節省電費超過8萬元,預計10年內總收益超過72萬元、盈利超44萬元。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在“雙碳”目標推動下,我國儲能產業作為新能源配套產業,處于市場風口期。廣東省新型儲能產業將繼續堅持質量強鏈路徑,全面開展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工作,以質為擎,御風而行。
作者 | 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 李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