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廣東省質量強省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以實施“七大工程”為抓手,加強全面質量管理,著力提升質量水平,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積極對接國際先進技術、規則、標準,全方位建設質量強省,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質量支撐。
質量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廣東質量強省建設有哪些“小目標”?質量強省要怎么建設?《綱要》為廣東加快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全面提升我省質量總體水平提了目標、劃了重點。
服務“制造業當家” 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
《綱要》提出,到2025年,質量水平全面提高,影響力穩步提升,質量強省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92,建成一批質量卓越產業集群,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食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8.5%以上,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5%,工程質量抽查符合率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滿意度全面提升,培育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越、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
從眾多目標中不難看出,廣東質量強省建設涉及制造業、產品、工程、服務等眾多方面,涵蓋范圍極廣。制造業當家,質量是基礎。在眾多目標中,放在首要位置的是——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92,建成一批質量卓越產業集群,這也呼應了廣東提出的“制造業當家”。
“《綱要》從市場主體、產業發展、政策監管、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部署,對質量水平階段性提升確定了可考核、可衡量的量化指標。”中國貿促會全國企業合規委專家丁繼華說。
要怎么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綱要》提出強化產業基礎質量支撐、提高產業質量競爭水平、提升產業集群質量引領力、打造區域質量發展新優勢等具體舉措。
“產業質量是廣東高質量發展之基石,產業質量競爭力承載質量強省建設錨定效應。建設質量強省的關鍵是系統性提升廣東產業質量競爭力,從產業鏈供應鏈位勢層面看,需要強化對未來產業以及支柱性傳統產業的全面規劃。”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助理教授徐世長說。
具體來看,廣東將實施質量提升行動,聚焦戰略性產業集群,加強重點領域產業基礎質量攻關。加快建設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加強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在提高產業質量競爭水平方面,《綱要》提出,要推動產業質量升級,著力提升關鍵環節、關鍵領域質量管控水平,對標國際先進標準,以先進標準助推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和新興產業高起點發展。在產業集群的發展方面,加強先進技術應用、質量創新、質量基礎設施升級,培育發展一批引領性強的戰略性產業集群。
《綱要》還提出,要打造區域質量發展新優勢。實施區域質量發展示范工程,加強質量政策引導,爭創質量強國建設標桿城市,創建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
不同區域也領到了各自的任務。《綱要》提出,支持珠三角核心區大力推動高精尖制造業發展,打造國際先進制造業發展基地。支持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做大做強綠色石化、新能源、輕工紡織等戰略性產業,積極發展產業鏈條長、產業帶動性強的先進制造業。加快推動北部生態發展區發展環境友好型生態產業。
創建“粵字號”知名品牌 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
質量體現著人類的勞動創造和智慧結晶,體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珠江水、嶺南衣、粵家電……追求質量、樹立品牌,一直以來都是廣東制造的優良傳統。近年來,廣東省大力實施質量強省戰略,在國家對省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中連續七次獲得最高等級A級,深圳、廣州、東莞、佛山市順德區質量工作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對推動我省質量強省建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在已評選四屆的中國質量獎中,廣東有3個組織獲中國質量獎,15個組織和1名個人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在省政府質量獎方面,我省共計704家次企業參評省政府質量獎,共有62個組織獲廣東省政府質量獎,36個組織和1名個人獲廣東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
在加快產品質量提檔升級方面,《綱要》提出,要推動工業品質量邁向中高端。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實施重點產品質量階梯攀登工程。
具體說來,《綱要》提出,要開展重點產品與國內外標桿產品的執行標準和關鍵質量指標“雙比對、雙提升”,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提質升級。加快傳統裝備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高質量通用智能裝備。加快培育優質企業,支持“鏈主”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為代表的優質企業開展商標國際注冊和自主品牌國際化建設,大力發展優質制造。
增強企業質量,還需要加快質量技術創新應用。《綱要》提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引導企業推進質量設計、試驗檢測、可靠性工程等先進質量技術的研發應用。支持企業牽頭組建質量技術創新聯合體,實施重大質量改進項目。支持檢驗檢測等專業機構開放實驗室,推動技術專家幫扶中小微企業開展質量創新和技術攻關,提升中小微企業質量技術創新能力。
質量是立身之本,提升產品質量,才能成就卓越品牌。《綱要》提出,要實施品牌建設工程,完善省政府質量獎評審制度,鼓勵實施以質量為基礎的品牌戰略。創建“粵字號”知名品牌,打造一縣一線上品牌。加強老字號品牌保護,創建具有嶺南傳統文化特色的“粵手禮”老字號產品品牌。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更需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技術、質量、服務、品牌等競爭新優勢,提高我國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宏說。
打好“地基”構建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
《綱要》還特別提到,要構建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是指有機融合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管理等要素形成的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支撐,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舉措。無論是生產供給還是消費服務,提升質量都需要有一定的指標,所以制定標準和構建質量基礎設施尤為重要。
以前,質量基礎設施大多分布在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很多時候企業要做相關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都要專門跑一趟。這次,《綱要》還特別提出,要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省級質量機構的質檢、標準、計量、特檢等綜合能力建設,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綱要》提出,要建設系統完備、結構優化、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增加計量檢定校準、標準研制與實施、檢驗檢測認證等無形資產投資,鼓勵社會參與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質量標準實驗室,探索推進碳計量中心和計量技術委員會建設,培養質量標準領軍人才,加快質量標準科研成果轉化。
質量基礎設施的服務效能也是《綱要》關注的重點。廣東將實施質量基礎設施升級增效工程,打造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為產業集群、產業鏈質量升級提供“一站式”服務。
“從產業發展來看,廣東要在重點領域產業基礎質量上發力,構筑起產業發展的高質量的基礎底座,促進產業鏈和產業基礎的高級化與高端化,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丁繼華建議,廣東不僅要圍繞制造業龍頭企業打造產業集群,還應圍繞“專精特新”的制造業進行配套,支持“專精特新”的制造企業發展成為行業引領者。
(南方日報記者 賓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