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廣東”信心不減!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統計,截至2024年12月底,廣東登記在冊經營主體突破1900萬戶,數量穩居全國第一。在新《公司法》實施注冊資本登記的新要求,開展經營主體虛數清理“擠水分”的背景下,廣東省經營主體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經營主體、民營經濟主體、外商投資企業等各類指標也持續穩居全國第一。
經營主體規模結構量質齊升。截至2024年底,廣東省登記在冊經營主體1904.88萬戶,超全國1/10,較上年末凈增98.19萬戶,同比增長5.43%。其中,企業835.71萬戶,同比增長7.04%;個體工商戶1063.38萬戶,同比增長4.26%,企業保持較快增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比值由2023年的0.76∶1提高至0.78∶1,全省每千人擁有企業數達66戶,較2023年增加4戶,“個轉企”超1.74萬戶,進一步推動規模擴張和結構優化,鞏固了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
新質生產力成為企業發展亮點。2024年1月至12月,廣東省新設企業126.75萬戶,同比增長5.26%,連續6年新設企業數超百萬戶。該省新設“四新經濟”企業52.22萬戶,占新設企業總量的41.20%。其中,新型能源活動企業增長25.41%,互聯網與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增長17.27%,新型生活性服務活動企業增長10.58%,有效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民營經濟主體凸顯引擎作用。截至2024年底,廣東省登記在冊民營經濟主體總量達1837.87萬戶,占經營主體總量的96.48%,同比增長5.34%。其中,民營企業774.49萬戶、個體工商戶1063.38萬戶,同比分別增長6.86%和4.26%。民營經濟主體三次產業占比分別為1.42∶11.65∶86.94,第三產業占比超八成,服務業集中了大量的民營經濟主體。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制造業,占民營企業比重分別為39.44%、12.76%和10.78%。個體工商戶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制造業,占個體工商戶比重分別為56.59%、14.25%和7.88%。
粵港澳大灣區持續吸引外商投資。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外貿外資大省。截至2024年底,該省登記在冊外商投資企業21.51萬戶,同比增長8.04%,占全國1/4,位居全國第一。今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53萬戶,同比增長19.13%,新設數量創5年新高?;浉郯拇鬄硡^成為全球外資企業投資優選地,大灣區內地9市登記在冊外商投資企業19.98萬戶,占該省外商投資企業的92.89%,其中港澳投資企業占比超59.45%。
2024年以來,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不斷提振經營主體信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投資廣東”品牌,助推全省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首先是持續提升市場準入效率。廣東省聚焦市場準入堵點難點,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實施經營主體環境提升行動,推行高效辦成企業開辦“一件事”,推動企業開辦“一套材料、單次采集、多方共用”,同步辦理營業執照、公章、稅務、社保、公積金等事項,企業開辦時間從35天壓縮到1個工作日以內,網辦率達98%。廣東各地加大改革力度,創新音視頻雙錄無介質電子簽名、登記注冊“網上預審”、5G視頻導辦等新技術,全省日均新設經營主體7737戶,市場準入更加便捷高效。
其次是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廣東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舉措20條,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平等對待各類經營主體;提升登記注冊便利化水平,穩妥實施新《公司法》,支持引導民營企業依法調整注冊資本,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打造“粵星火”個體工商戶發展服務品牌,建設“星火貸”個體工商戶專屬金融服務平臺,累計放款金額超2000億元,惠及59萬個體工商戶,推進分型分類精準幫扶。
再次是持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軟聯通。廣東省圍繞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對接港澳規則推進“灣區注冊”;堅持內外資同等待遇,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引導外商投資企業及時依法調整組織形式、組織機構;推廣港澳投資者簡化版公證文書,首創“人臉識別﹢中國委托公證人代理簽名”模式,加快港資企業全程電子化登記,拓展琴澳“一地兩注”服務范圍,推進粵澳投資雙向互通,全省登記在冊港澳資企業10.76萬戶,同比增長12.59%。
接下來,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將持續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統一大市場公平競爭先行區,持續深化“灣區公平”“灣區注冊”,拓展“灣區標準”“灣區認證”,推進“灣區信用”,不斷推動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廣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全國前列作出積極貢獻。
本報記者 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