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同學們即將重返校園。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細菌滋生的活躍期,隨著氣溫逐漸回升,食品容易腐敗變質,引發腸胃不適乃至食物中毒。為保障校園食品安全,日前,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春季開學季飲食注意事項發布消費提醒。
一、學校食堂防風險。學校要把食品安全職責落實到位。1.開學前做好自查。組織對學校食堂進行全面檢查,完善衛生設施,按規定對相關場所、設施和就餐用具進行維護、保養、清洗、消毒和保潔;全面檢查庫房和加工場所內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及時清理處置過期、變質等不合格物品并做好登記,防止庫存時間久、過期變質的食品原料進入加工環節,尤其是米、面、油等大宗食材以及干蘑菇、木耳、花生等易受潮霉變的食材,對冷凍冷藏的食材查驗是否符合貯藏溫度要求,是否超過保質期或發生變質。2.加強人員管理。完善年度培訓計劃,組織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從業人員對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加強食材貯存管理,規范加工操作,高度重視紙質(電子)檔案及食材留樣管理等方面進行系列學習,強調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健康監測和日常管理。3.嚴格按規范操作。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落實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維修保養校驗、原料采購至供餐全過程控制管理、餐飲具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留樣及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和培訓等制度;把好食品原料采購進貨關,從正規渠道進貨,按規定索證索票并進行檢查;不得制售冷葷類食品、生食類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鮮黃花菜、野生蘑菇、發芽土豆以及禁止加工制作、外購三明治等高風險食品;不用五指毛桃等中藥材煮湯,避免誤采誤食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按要求儲存和加工濕米粉,嚴防米酵菌酸毒素引發食物中毒事件;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烹飪食品時做到燒熟煮透;采購及規范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清潔消毒產品,并將清潔消毒產品與食品分開存放,避免食物受到污染。4.加強節約美德教育。在食堂醒目位置張貼節約標識、在菜單上標明食材分量,引導學生按需用餐,適量點餐,深入推進“光盤行動”。
二、校園周邊要留心。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春季換季期間是諾如病毒高發期,要加強場所清洗消毒和人員健康監測,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學校師生也應盡量少去或不去校園周邊用餐或購買零食食用。需要在校外就餐時,應選擇到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相關證件需在有效期內)或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備案證明的餐飲單位就餐,不到無證小店和街邊小攤就餐。需要網絡訂餐時,應選擇合法合規的供餐單位,注意查看店鋪“商家信息”模塊中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營業執照信息,特別要留意食品經營范圍和食品經營許可證有效期等關鍵信息,且少訂購高風險食品(如四季豆、鮮黃花菜、生食冷食類),驗收后盡快食用,并保留相關消費憑證,以備維權所需。需要購買零食時,要到持有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食品經營單位購買,要查看標簽標識,觀察是否新鮮,是否在保質期內,包裝是否完整無損、有無鼓包(漲袋、胖聽)、有無顏色變化、有無出現異味等現象,不貪便宜購買“五毛食品”“三無”食品。
三、良好習慣要養成。注意勤洗手,餐前便后必洗手,不偏食挑食,不暴飲暴食,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不吃新奇食物(如野果、野味),不買、不吃“三無”食品和過期食品,以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
四、日常飲食重均衡。家長和學校應重視學生的一日三餐,谷物、肉類、蛋、奶制品和新鮮蔬菜、水果等搭配合理,充分保證能量、優質蛋白和膳食纖維的充分攝入。冷飲、冰淇淋等寒涼食品少吃或不吃,避免食用生食鮮肉制品、水產品等。零食可在兩餐之間適當食用,睡前不吃零食,以免造成腸胃負擔,引起失眠、齲齒等。
南方+記者 賓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