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高清在线观看,高清性色生活片97,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辦理結果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第1287號代表建議會辦意見的函

信息來源: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時間:2020-03-31 09:34 字體: [大] [中] [小]

  粵市監注函〔2020〕263號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梁俏筠等代表提出了關于借鑒國外“雙元制”經驗,推進大灣區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建議,經研究,現提出會辦意見如下:

  一、做好登記服務工作,切實優化營商環境

  近年來,廣東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省委省政府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深化落實商事登記制度各項便利化改革措施,推進實施“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深化市場主體退出制度等重要改革,服務新業態發展,切實優化企業營商環境。

  (一)嚴把民辦教育準入關。市場監管部門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民辦教育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的規定,嚴把前置許可準入關,對營利性民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未經教育行政部門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審批的,一律不予核發營業執照。

  (二)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出臺《關于壓縮開辦企業時間的工作方案》《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持續深化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通知》,將我省企業開辦程序壓縮為設立登記、公章刻章、申領發票3個環節。在廣東政務服務網上線“開辦企業一窗受理”系統,將申請人依次到各部門辦理業務的傳統模式,重構為“一網通辦、一窗受理、并行辦理”的新模式。2019年8月底,全省實現企業開辦時間從5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按照世界銀行評價標準,我省開辦企業便利度進入全球190個經濟體前20名的水平,取得國內、國際比較優勢。

  (三)深化“證照分離”改革,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在全省范圍對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通過取消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等四種方式進行“證照分離”分類改革的基礎上,按照《國務院關于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的通知》(國發〔2019〕25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函〔2019〕405號)有關部署,自2019年12月1日起,在全省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截至2020年2月底,全省共辦理相關業務29萬筆,申請材料壓減30%,辦理時間壓減57%,惠及企業19萬戶。

  (四)深化“多證合一”改革,進一步降低企業開辦制度性成本。全省實現了“二十四證合一”,企業完成商事登記后,大部分事項通過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數據共享自動完成備案,少數事項企業可在線補填補報信息。截至2020年2月底,辦理“多證合一”商事登記的市場主體達630萬戶,每戶企業平均少辦5項備案。

  (五)深化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企業可以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免費公示清算組備案信息、發布債權人公告、公示執照遺失公告等,無需提交報紙樣張等材料。2019年8月28日上線廣東省企業注銷網上服務專區,一網通辦企業注銷事宜。2019年1月底前在廣州市南沙區、深圳市、珠海市、東莞市開展優化企業簡易注銷試點。推動出臺《廣東省深化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及其附件《廣東省企業注銷退出制度改革實施辦法》,解決企業退出制度改革中突出問題,實現從準入到退出全過程便利化。

  二、做好標準化人才建設工作

  我局贊同人大代表在議案建議中提出的“組織企業參與對現有行業技術標準的修訂,引進典型企業的技術標準”的建議。近年來,我局實施“標準化+人才”行動,加大標準化人才建設政策執行力度,積極探索標準化協同培養機制,創新標準化人才培養新模式,建立標準化人才培養聯盟,引領推動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以立法形式加大標準化人才建設政策執行力度。2019年組織修訂《廣東省標準化條例》,以立法的形式,加大標準化人才建設政策執行力度,推動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其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從事標準化專業工作的人才培養納入省人才發展戰略,培養標準化知識基礎扎實、專業水平高、熟悉國際標準化規則的人才。支持高等院校開設標準化專業課程和研究生培養計劃,支持高等學校、職業技術學校、標準化院所與企業合作建立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該條例已通過省人大“一讀”,預計今年頒布實施。

  (二)探索標準化協同培養機制。2017年12月8日,全國首個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獲批落戶深圳。2019年3月7日,深圳市坪山區人民政府、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圳技術大學依托深圳標準技術大學共同組建質量和標準學院。深圳逐步建立覆蓋學歷教育和在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機制。此外,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標準聯盟、重點企業等市場化標準服務機構作用,組織開展各領域公益性的標準化知識系列培訓,近三年來超過兩萬人受益。

  (三)創新標準化人才培養新模式。從2012年開始,我省高校對“互聯網+標準化教育”進行探索和實踐,在教育行業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探索出一條標準化人才培養的特色之路。一是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機制。探索“政府+企業+學校”的培養方式,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協調資源,支持學校與行業、企業、專業機構、高校深度合作,協同培養標準化人才。二是建立人才成長“立交橋”。結合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設,建立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溝通與銜接。

  (四)加大標準化人才供給力度。為加大標準化人才供給,率先在深圳出臺實行標準化專業技術資格(初級、中級)評定以考代評辦法。示范創建三年多以來,通過標準化工程師考試人數新增685人,占總通過人數的43%,標準化工程師考試通過人數實現量的躍升,為標準化工作輸送了大量的人才。

  (五)建立標準化人才培養聯盟。以標準為紐帶,推動高校成為“一帶一路”標準化教育與研究大學聯盟的創始單位,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的世界各國高校間在標準化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方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由廣東開放大學與中國計量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韓國中央大學、荷蘭伊拉姆斯大學等13所中外大學作為聯盟創始高校發起的“一帶一路”標準化教育與研究大學聯盟,目前已有30個國家和地區的105所高校參與(其中:境外高校37所,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9個)。

  (六)鼓勵企業參與制定先進標準。推動實施“標準化+”行動,圍繞“先進標準+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產品向智能化產品轉型,在全省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建筑材料、家具、燈具、家電、化工、金屬制品、海洋水產等100多個產業集群開展標準化戰略活動,推動我省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2019年,全省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370項、國家標準618項、行業標準559項、地方標準83項,全省社會團體自我聲明公開889項團體標準,自我聲明公開44751項企業標準。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建立技術支撐機構。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建設,依托“高校+企業”,鼓勵推進先進標準研制工作,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先進標準。鼓勵粵港澳三地企業共同參與,組織協調三地社會組織聯合制定先進灣區標準,以標準促進規則聯通、融通、貫通,加快三地資源和要素自由流通,助推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

  (二)加強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育。通過與學校、科研機構、企業合作,打造廣東省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和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平臺,為全省標準化中青年骨干提供全方位的、基礎性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國際標準化培訓服務,助力各專業領域國際標準化后備人才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提升廣東國際標準化工作水平。

  (三)暢通標準轉化渠道。進一步拓展企業標準、團體標準的作用和范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組織企業參與對現有行業技術標準的修訂,鼓勵引進典型企業的技術標準。對具有先進性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提供便利化渠道,鼓勵行業部門積極采信,推動團體標準、企業標準轉化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

  專此函達。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0年3月30日

  (聯系人及電話:鄧華琴,020-38835769)

相關
<button id="pem8z"></button>

    <del id="pem8z"></del>
      <del id="pem8z"></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