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市監質發函〔2022〕192號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吳學明委員提出的《關于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推進制造業升級的提案》(第20220301號)提案收悉。經認真研究,我單位會辦意見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加快構建先進標準體系。一是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開展“標準化+”行動,推動建設覆蓋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先進標準體系。目前已發布并推廣實施高端新型電子信息、LED照明、電動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大數據、4K電視網絡、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等13個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制定發布836項關鍵技術標準。截至2021年12月,全省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2982項、國家標準9686項、行業標準6304項、地方標準2211項。二是扎實推進“灣區標準”機制建設,編制《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標準發展指南(試行)》,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的積極作用,創新“灣區標準”支撐機制,組建大灣區標準化高端智庫(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三是在粵港澳三地高共性、易融合領域先行先試,組織制定涵蓋食品、粵菜、中醫藥、交通、養老等23個領域,共約70項標準的首批“灣區標準”清單。四是推動籌建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標準促進會,作為組織三地社團、企業開展大灣區團體標準工作的載體之一;推動籌建粵港澳大灣區標準認證聯盟,打造大灣區標準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五是支持企事業單位制定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繼續開展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截至2021年12月,我省在全國標準信息服務平臺累計公開團體標準4345項,占全國12.91%;企業自我聲明公開標準累計232623項。六是聯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開展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培養一批懂標準、懂業務、懂外語、懂規則的復合型國際標準化人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二)加強質量品牌創建培育。組織開展戰略性產業集群質量提升行動服務項目申報,推動全省9個重點產品(行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在我省經濟發展重要主戰場上強化工作切入,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廣泛發動并推薦73家組織和9名個人參加第四屆中國質量獎評選活動,申報總數位居全國第一。經評選,我省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獲第四屆中國質量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火眼項目組和董明珠女士(我省首個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的個人)獲第四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進一步優化省政府質量獎評選機制和辦法,印發《廣東省政府質量獎管理辦法》,制定評審細則,實現省政府質量獎擴面增項提額,推動在更多領域樹立高質量發展標桿。
(三)建立專利申請高質量發展長效機制。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要求,認真組織清理全省各級各類資助政策,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取消各級專利申請階段的資助,資助的范圍限于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包括通過PCT及其他途徑在境外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資助對象所獲得的各級各類資助總額不得高于其獲得專利權所繳納的官方規定費用的50%,不得資助專利年費和專利代理等中介服務費。目前,全省21個地市已嚴格按照要求,完成市本級專利資助政策自查自糾,現行政策中與國家知識產權局文件精神不符合的條款,已經全部暫停執行,部分地市的新資助辦法正在修訂中。
(四)推動行業人才隊伍建設。一是組織新進專利代理師基礎技能培訓工作,加強行業人才隊伍建設。2021年,分別在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五個地市共舉辦了6場新進專利代理師基礎技能培訓班。受疫情影響,部分場次培訓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合計培訓兩千人次。二是成功舉辦首站高質量專利申請分級代理工作培訓。組織知識產權業界專家重點圍繞高質量專利為主題,從預審的角度談高質量專利,通過《高價值專利申請分級代理工作指引》相關解讀及具體案例分析等內容開展新進專利代理師基礎技能培訓班之高質量專利申請分級代理工作。三是為加強全省知識產權代理人才體系建設,壯大知識產權行業從業人員隊伍,培育千名知識產權代理專業和實務人才。分別在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門、茂名六個地市組織開展“2021年廣東省千名知識產權代理人才培育項目實務技能線下培訓班”,共吸引近1500名學員參與培訓。四是通過項目方式開展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支持廣東省制造業協會建立制造業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機制,掛牌設立中小型企業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為制造業中小企業提供專利、商標等領域的維權援助培訓、知識產權法律宣傳教育、公益研討沙龍、知識產權糾紛法律咨詢、授權確權維權程序、法律狀態查詢、糾紛解決方案等服務。
(五)大力推動重點科技平臺建設和重點科研項目攻關。獲批建設“廣東省特種設備安全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廣東省NQI-質量安全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完成建設即將申請驗收。積極組織申報市場監管總局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智能機器人安全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和“智能傳感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指導相關技術機構全面啟動承擔或參與的8個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重點科技產業質量基礎共性技術研究及應用”專項項目。參加市場監管總局技術保障專項“揭榜掛帥”,獲批承擔4個項目。全省市場監管系統6個項目獲得2020年度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8個項目獲得2020年度市場監管科研成果獎。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技術機構圍繞制約市場監管事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開展科技項目研究105個。
二、下一步工作舉措
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深入推進質量強省建設,推動建立完善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助力關鍵核心技術瓶頸不斷突破;強化質量品牌激勵,發揮中國質量獎、省政府質量獎的示范引領作用,規范和支持品牌建設,完善市場化品牌評價機制,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及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打造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廣東優質品牌,為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市場監管支撐。
一是積極構建大灣區先進標準體系。積極推進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建設,創新工作機制,搭建粵港澳三地標準化合作平臺。統籌組織粵港澳三地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在摸清大灣區市場和社會的實際需求基礎上,逐步形成以需求為牽引的灣區標準重點領域清單。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成果和高價值專利融入灣區標準,提升灣區標準國際競爭力。
二是大力推進標準領航工程。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鏈供應鏈,大力推進知識產權、標準、檢驗檢測、認證、品牌一體化發展,爭取設立國家級專利標準領航重要戰略性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支持社會組織、專業技術機構、行業龍頭企業建立集產業協同研發設計、質量管理、標準研制和知識產權運用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三是推動質量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堅持新發展理念和系統思維,支持專業機構提升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鼓勵專業機構與產業集群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選取重點產品(行業)開展質量標準比對分析,找準制約產業質量提升的共性技術難點,組織開展質量攻關和群眾性質量創新活動,圍繞戰略性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構建質量鏈,面向企業、產業、區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質量基礎設施綜合服務,積極探索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新模式,以質量鏈推動產業鏈提質升級。
四是加強高質量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優化實施知識產權獎勵激勵工程,強化知識產權獎勵資助政策的質量導向。實施重點產業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支持創新主體圍繞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開展高水平專利布局,提升產業競爭力。組織開展戰略性產業集群專利導航,建立產業集群專利信息系列數據庫,支撐集群創新發展。組織研究制訂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工作標準指引,面向全省創新主體推廣應用。建設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中心,培育一批原創型、基礎型和應用型專利,加強關鍵領域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爭取實現全面破零。
五是強化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專利商標審查員、中小企業和高校的“教學用”聯動,組織審查員和企業進入高校開展知識產權講座,加強審查員和學生走進企業了解研發和知識產權工作,培養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做好未來知識產權人才儲備。面向中小企業高管和專業技術人員,構建多領域、多層次、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知識產權培訓體系,培養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人才。
專此函達。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2年3月1日
(聯系人及電話:李錚 020-38835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