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市監注函〔2023〕414號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陳美儀委員提出的《關于持續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第20230450號)提案收悉。經認真研究,我單位會辦意見如下:
近年來,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服務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截至2022年底,全省市場主體總量達1633.9萬戶,占全國1/10;其中企業達719.78萬戶,占全國1/7,市場主體數和企業數均穩居全國第一。
一、持續深化準入準營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針對中小企業在開辦經營、市場準入、退出注銷等環節面臨的障礙,加大減政放權力度,認真貫徹《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實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推行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將個體工商戶登記納入企業開辦“一網通辦”,營業執照立等可取,章、稅、保、金、銀同步辦理。放寬住所限制,電子商務經營者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的,允許其將使用電子商務平臺網絡地址作為經營場所,無需另行租用場地,截至2022年底,全省使用網絡經營場所的個體工商戶達5.37萬戶。統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和“一照通行”改革,將企業高頻辦證事項與營業執照合并辦理,實行“一次申辦、一表申請、材料復用、并聯審批”,企業申請材料精簡50%、辦事時限壓縮70%,對出版物零售、種畜禽生產等22項涉農涉小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提升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實現企業遷移“一地辦、一次辦”。
二、著力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堅持圍繞中小企業需求靶向施策、靠前服務,通過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政銀合作創新質押融資產品、規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扶持政策等措施,不斷探索銀行知識產權授信模式,提升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意識。同時,積極推動各地市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分擔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截至目前,我省已有20個地市建立知識產權風險補償基金,建成規模超過4億元,風險保障額度不少于40億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有效解決銀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轉嫁問題,極大提高了銀行放款積極性。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扶持政策,通過貼息、費用補貼等手段,抵消因質押融資環節過多導致知識產權融資成本增加等問題,切實減輕中小企業用款負擔。2022年,全省專利及商標質押金額970.24億元,同比增長119.25%,專利及商標質押項目數3097筆,同比增長70.82%,惠及企業2681家。
三、大力推進質量強省建設,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立足質量強省建設工作部署要求,開展質量提升工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的實施方案》,由省財政出資5億元設立廣東省質量提升發展基金,支持提高制造技術及工藝水平、提升產品質量等。聚焦戰略性產業集群,在全省遴選100個行業或產品開展質量強業活動。創新開展“問診治病”質量幫扶工作。向全省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發放2萬份技術幫扶和產品檢測券,共發動組織或機構526家、各類質量技術專家770人次參與質量提升行動的幫扶和服務。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消費品產品質量合格率、制造業質量競爭力等質量指標位居全國前列。修改完善《廣東省政府質量獎管理辦法》,加大對獲得中國質量獎和省政府質量獎的獲獎組織和個人的質量工作資助力度,在原10個省政府質量獎的基礎上增設40個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實現獎項擴面增項提額。截至目前,全省共有62家組織獲得省政府質量獎,36家組織和1位個人獲得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
下一步,我局將堅持需求導向,全力服務中小企業準入準營、發展壯大、退出等發展全周期;進一步加快促進知識產權與金融資源融合,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廣泛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不斷豐富和創新知識產權融資產品;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產業基礎質量攻關。推動我省制造業中小企業練好內功、全面加強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專此函達。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3年5月8日
(聯系人及電話:齊雙,020-3883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