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市監注函〔2023〕463號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陳瑾委員提出的《關于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賦能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第20230825號)提案收悉。經認真研究,我單位會辦意見如下:
我局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對陳瑾委員提出的“組建專精特新服務聯盟,在技術創新服務、商標專利、管理咨詢及資質認證服務等領域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撐”等多項建議表示贊同。
一、持續優化企業營商環境
我局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強惠企服務創新,優化“專精特新”企業營商環境。持續壓減企業開辦環節、時間和成本,優化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服務,深度應用智能導辦,推行智能審批標準化,實現全省企業開辦“一表申請、一天辦結”。率先試點登記確認制改革,實行清稅“承諾制”,將簡易注銷登記公示時間由45天壓縮為20天,實現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雙向”便利化。率先實現“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和地域全覆蓋,將527項涉企經營許可全部納入清單管理,推動“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率先啟動“一照通行”改革,對企業高頻辦證事項實行“靈活組合、一表申請、并聯審批、限時辦結”,提交材料壓減50%,辦理時限壓縮70%。
二、大力推動質量強省建設
近年來,我局突出圍繞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推動質量變革創新,提升質量管理水平,鍛造包括“專精特新”在內的一流企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創新動力。一是強化政策供給。制定實施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實施辦法、培育扶持個體工商戶若干措施等。發揮5億元省質量提升發展基金杠桿作用,撬動10億元以上的政府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質量發展工作。開展質量工作考核,21個地市均建立質量工作考核機制,質量水平整體提升。二是推進質量提升。聚焦戰略性產業集群,在全省遴選100個行業或產品開展質量強業活動。創新開展“問診治病”質量幫扶工作。向全省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發放2萬份技術幫扶和產品檢測券,共發動組織或機構526家、各類質量技術專家770人次參與質量提升行動的幫扶和服務。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消費品產品質量合格率、制造業質量競爭力等質量指標位居全國前列。三是樹立質量標桿。省政府出臺《廣東省政府質量獎管理辦法》,在原10個省政府質量獎的基礎上增設40個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實現獎項擴面增項提額。2023年1月舉辦第七屆廣東省政府質量獎頒獎大會,鼓勵帶動全省企業追求卓越質量。截至目前,全省共有62家組織獲得省政府質量獎,36家組織和1位個人獲得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其中制造業獲獎組織79個,占比達79.8%。四是夯實質量基礎。圍繞我省制造業重點產業發展需要,建設高水平公共檢測服務平臺。截至2022年底,全省建設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站108個,服務范圍全面覆34大類制造業行業,制造業覆蓋率達到100%。全省共建成或在建83個國家質檢中心和230個省質檢站,綜合檢測能力居全國前列。
三、知識產權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我局聯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部委關于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推動更多中小企業走好“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支持企業聯合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累計建設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中心354家,將知識產權服務融入企業創造過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建設首批1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和13個重點園區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集成打造支撐重點產業、重點園區發展的知識產權全鏈條協同運營生態體系,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升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在“廣東省知識產權公共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基礎上,進一步整合、擴充包括商標、地理標志、復審無效、裁判文書、植物新品種、標準等在內的10種知識產權大數據服務資源,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創新主體提供覆蓋更加全面、信息更加豐富的知識產權大數據檢索分析服務。
四、推動企業加快先進標準制定
一是圍繞省政府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布局,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發布并推廣實施了4K電視網絡、高端新型電子信息、電動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11個制造業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指引和標準化工作路徑。二是聯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工商聯印發《廣東省推動智能家電標準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廣東制造”先進標準建設,推動我省智能家電戰略性支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三是以標準化戰略激勵政策為導向,大力支持我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我省中小企業積極主導和參與制定涉及產業創新、制造業升級、新興產業等領域發展的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優化我省營商環境,圍繞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賦能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圍繞我省戰略性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制定實施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立完善標準體系。二是建設高水平標準化服務平臺。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家電等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和國家標準驗證點建設,不斷提升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夯實制造業技術保障。三是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升級。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國內外標準化活動,推動先進自主專利技術納入行業、國家或國際標準,助推具有戰略性競爭力企業孵化、升級。四是大力實施質量強省建設。深入開展質量強市、強業、強企、強基活動,實施質量強省“七大工程”。制訂我省全面提升制造業質量品牌水平的若干措施、推動落實制造業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若干措施等一攬子配套質量政策措施,率先打造一批質量強國標桿城市,為質量強國、強省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五是大力推動制造業質量提升。開展“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提升年”行動,加強重點領域產業基礎質量攻關。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鼓勵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嚴把質量關。推動我省制造業企業練好內功、全面加強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積極爭創中國質量獎、省政府質量獎。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質量卓越產業集群,讓世界一流的企業和產品體現更多廣東元素。
專此函達。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3年5月11日
(聯系人及電話:鄧華琴,020-3883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