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市監知促函〔2023〕805號
楊瑞雄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粵東西北區域知識產權均衡發展的提案》(第20230946號)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您提出的知識產權表彰激勵政策向粵東西北傾斜、推動粵東西北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建立粵東西北的知識產權能力評估標準、優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等建議,對解決知識產權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和促進粵東西北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研究吸納。近年來,我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提升粵東西北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運用效益、保護水平和服務效能等方面,開展了以下相關工作:
一、建設粵東西北特色型知識產權強市
全面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省市場監管局逐個梳理粵東西北各地市戰略發展定位和優勢資源稟賦,按照“一市一策、量身定制”原則,分別與粵東西北各地市政府共建特色型知識產權強市,逐個凝練契合地市高質量發展實際的特色型強市建設主題,逐個量身定制一批特色型強市建設重點任務,支持粵東西北地市提升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構建與區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知識產權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促進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知識產權協調發展。
二、大力提升粵東西北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和運用效能
一是粵東西北知識產權創造質量不斷提升。發布全國首個《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工作指南》地方標準,在粵東西北地區累計建設91家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布局中心,將知識產權工作深度融入產業創新全過程,助力粵東西北培育了一批原創型、基礎型專利。提升企業知識產權能力,159家粵東西北地區企業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有效提升了當地知識產權創造能力。至2023年6月,粵東西北地區發明專利有效量1.87萬件,同比增長22.19%。
二是啟動“粵東西北知識產權創新創業大賽”。聚焦知識產權賦能粵東西北高質量發展,今年7月在汕頭啟動首屆“粵東西北知識產權創新創業大賽”。大賽緊扣粵東西北產業發展特點,搭建粵東西北創新創業、招商引資的窗口平臺,吸引創新、投資、知識產權等資源要素在粵東西北集聚,推動粵東西北創新成果落地轉化推廣,為粵東西北高質量發展打造新的驅動力。
三是不斷提升粵東西北知識產權運用水平。推動粵東西北地區創新主體積極參加知識產權重大活動,“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大賽”累計吸引143項粵東西北地區專利項目參賽和轉化,“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商標品牌培育大賽”累計吸引200項粵東西北地區商標品牌參賽,樹立了一批粵東西北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標桿,助推了一批粵東西北高質量專利在大灣區轉化實施。在粵東西北相關高新區建設11個園區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協同推進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知識產權運營轉化、維權援助和信息服務等工作。
三、有效構建粵東西北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我省頒布實施《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廣東省版權條例》《廣東省地理標志條例》,印發知識產權助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措施文件,構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工作格局,大力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力。目前,全省累計建有13個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或快速維權中心,針對當地重點產業提供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服務。其中,粵東西北地區共有4個,汕頭知識產權中心可針對化工產業和機械裝備制造領域開展服務。汕頭(玩具)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潮州(餐具炊具)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陽江(五金刀剪)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可針對當地相關重點產業提供服務。
四、持續增強粵東西北知識產權服務能力
一是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在粵東西北地區布局建設1個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4個商標業務受理窗口、8個區域知識產權分析評議中心和9個地市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節點,初步構建了層級合理、功能綜合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
二是健全知識產權數據體系。上線粵港澳知識產權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建設88個專題專利數據庫,上線國內首個國際商標信息查詢的官方系統,重點建設湛江海洋產業、韶關液壓件產業、陽江刀剪產業等特色產業專利數據庫,免費提供給粵東西北創新主體使用。
三是持續強化知識產權服務業監管。支持粵東西北地區建設和引進高水平知識產權代理機構,加強代理行業整治,粵東西北專利代理機構18家、分支機構34家,專利代理師69人,新備案商標代理機構數量合計316家,有效服務了粵東西北知識產權事業發展。
五、重點打造粵東西北地理標志金字招牌
一是加強政策支持。施行《廣東省地理標志條例》,制定《廣東省發展地理標志產業實施方案》,就加強地理標志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促進地理標志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提出了30條具體措施。
二是加強地理產品培育和保護。支持各地結合當地特色,因地制宜加強地理標志培育和保護工作,目前,全省共獲批162個地理標志產品,其中粵東西北地區達108個,占比66.7%。全省獲批國家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4個,其中,羅定、化州、英德等3個粵東西北地區獲批。2022年10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籌建英德紅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是廣東省第四個、粵北第一個、茶業類首個獲得批準籌建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示范區。
三是創新開展地理標志交易。成功舉辦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累計觀展人數近5萬人次,大單簽約交易額超3300萬元,有力提升廣東商標和地理標志品牌效應。舉辦首屆地理標志產品廣貨手信節,促成交易1126萬元,支持地理標志產品從田間地頭走進千家萬戶。
六、下一步工作
我省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知識產權工作決策部署,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全面提升粵東西北知識產權創造質量、保護效能、運用效益和服務水平,為廣東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縱深推進特色型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加大粵東西北特色型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加大知識產權交流合作、業務培訓,引導更多創新資源向粵東西北地市傾斜。
二是提升粵東西北地市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和運用效能。圍繞本地市特色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促進知識產權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大對接實施專利專項轉化計劃和專利開放許可力度,全面提升粵東西北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水平。
三是完善地市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聚焦粵東西北地區產業及區域特點,依法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組織開展產業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專項行動,維護公平競爭秩序,構建良好營商環境。圍繞當地重點發展產業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或快速維權中心,強化產業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和維權援助。加強粵東西北地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指導和培訓,加強知識產權行政保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基層行政執法能力。
四是提升粵東西北地理標志帶動產業發展能力。健全地市地理標志管理體制、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建設地理標志特色市。打造地理標志品牌經濟,一體化統籌城鄉區域地理標志產業與二、三產業聯動發展,提高地理標志區域經濟增長貢獻,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實現興農富農。
五是加強粵東西北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建設。推進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和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各地市完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節點功能,提升服務質量。推進實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鼓勵各類信息服務機構重點加強與粵東西北市縣對接,將服務資源下沉到縣區和園區,提升基層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水平。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3年7月31日
(聯系人及電話:牛晨蕾,020-38835685)